蹈在中间的成语(共69个)
复蹈其辙
成语解释:蹈:踏上;辙:车轮辗过的痕迹。
比喻不吸取教训,重犯错误。成语出处:元《宋史・子砥传》:“今复蹈其辙,譬人畏虎,唁虎以肉,食尽终必食人。”
袭蹈前人
成语解释:袭:因袭;蹈:踩,引申为遵循。
因袭前人,缺乏创新。成语出处:唐·韩愈《南阳樊绍述墓志铭》:“然而必出于己,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。”
赴火蹈刃
成语解释:赴:前往;蹈:踩踏。
赴汤蹈火。比喻不避艰险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安《淮南子・泰族训》:“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,皆可使赴火蹈刃,死不还踵,化之所致也。”
辞金蹈海
成语解释:比喻不慕富贵,慷慨有气节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鲁仲连邹阳列传》载:战国时,秦军围赵都邯郸,齐人鲁仲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,劝阻尊秦昭王为帝,并表示若秦王为帝,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。秦军退后,赵平原君以千金谢之,鲁仲连却不受,以为为人排难解纷而取酬,是商贾之事。
发扬蹈励
成语解释:发:奋发,振作;扬:昂扬;蹈:跳、踏。
后比喻精神奋发,意气风发昂扬。成语出处:明・唐顺之《寄赵浚谷》:“至若老吕,以鹰扬称,以发扬蹈励称,未免露出将才气象,此老吕不及老伊处也。”
践律蹈礼
成语解释:指遵循礼法。
成语出处:《北齐书・文宣帝纪》:“以王践律蹈礼,轨物苍生。”
袭凡蹈故
成语解释:袭:因袭;蹈:蹈袭。
因袭俗套,循蹈旧轨。成语出处:明・方孝孺《与舒君书》:“世人或不察其立辞之说,而徒取其所谓袭凡蹈故,缀缉成篇者。”
奋发蹈厉
成语解释:奋:振作;发:激励;蹈:踩,引伸为做,实行;厉:猛烈,迅疾。
精神振奋,行动迅猛。成语出处:邹韬奋《抗战以来・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》:“且有整千整百的女青年奋发蹈厉地走出家庭,奔赴前线,不让男同胞专美。”
师心而不蹈迹
成语解释:师:效法;迹:前人留下的言论。
学习前人的理论只能学习它的基本精神,而不能死守它的具体做法。成语出处:宋・晁补之《跋董元画》:乃知自昔学者皆师心而不蹈迹。
履盈蹈满
成语解释:谓荣显至极。
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邵经邦传》:“如徒加以非分之任,使之履盈蹈满,犯天人之怒,亦非璁等福也。”
履险蹈危
成语解释:谓经历危险。
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外国传・日本》:“外夷修贡,履险蹈危,来远,所费实多。”
临危蹈难
成语解释:临:面对、靠近;蹈:用脚踩。
面对危险的局势,勇于赴汤蹈火,慷慨就义。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》:敌攻无坚,城守必完,临危蹈难,歔欷感发。
袭故蹈常
成语解释:袭:沿袭;故:老办法;蹈:踩,引伸为遵循;常:常规,老规矩。
因循守旧,照老规矩办事。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伊尹论》:“后之君子,蹈常而袭故,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。”
履险蹈难
成语解释:履:行走;蹈:踩、踏。
指走险路,过难关。比喻冒险前进,历尽艰辛。成语出处:宋・欧阳修《画坊斋记》:周易之象,至于履险蹈难,必曰涉川。
发奋蹈厉
成语解释:发:奋发,振作;蹈:跳、踏;厉:猛烈,有力。
后比喻精神奋发,意气风发昂扬。成语出处:邹韬奋《萍踪寄语》:“总以为社会大众谋幸福为第一义;发奋蹈厉,艰苦备尝,为的是这件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