胆在中间的成语(共214个)
麻雀虽小,肝胆俱全
成语解释: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,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。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》:“不要把所有的麻雀统统捉来解剖,然后才证明‘麻雀虽小,肝胆俱全’。”
怒从心起,恶向胆生
成语解释:恶:凶暴。
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。也泛指恼怒到极点。成语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14回:“不觉怒从心起,恶向胆生,顾不得什么,一口气赶到客厅。”
有酒胆,无饭力
成语解释:有借着喝酒显示出来的胆量,在平常的生活中则没有勇力。指只有一时冲动的勇气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9回:“如今薛蟠本是个怜新弃旧的人,且是有酒胆,无饭力的。”
肝胆楚越
成语解释:肝胆:比喻关系密切;楚越:春秋时两个诸侯国,虽土地相连,但关系不好。
比喻有着密切关系的双方,变得互不关心或互相敌对。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・德充符》:“自其异者视之,肝胆楚越也;自其同者视之,万物皆一也。”
肝胆胡越
成语解释:犹言肝胆楚越。胡地在北,越地在南,喻远隔。肝胆,喻近。
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俶真训》:“是故自其异者视之,肝胆胡越;自其同者视之,万物一圈也。”
肝胆披沥
成语解释:犹言披肝沥胆。比喻极尽忠诚。
成语出处:汤增璧《崇侠论》:“食人之禄,不顾其患,非志士所忍出;当其发难,则亦慷慨悲歌,顾盼生姿,自谓肝胆披沥,不忘平生一诺。”
肝胆秦越
成语解释:肝胆:比喻亲近;秦越:秦国与越国,比喻对立或疏远。
比喻虽近犹远,虽亲犹疏。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意大利建国三杰传》第26节:“我数百年来荡析离居、肝胆秦越之父子兄弟,今乃得以代议士之名誉,集兹一堂。”
饮胆尝血
成语解释:谓刻苦自励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苦心焦思,置胆于坐,坐卧即仰胆,饮食也尝胆也。”
沥胆堕肝
成语解释:比喻竭尽忠诚。
成语出处:唐・李颀《杂曲歌辞・行路难》诗:“世人逐势争奔走,沥胆隳肝惟恐后。”
沥胆抽肠
成语解释:沥胆披肝。
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王僧辩传》:“世受先朝之德,身当将帅之任,而不能沥胆抽肠,共诛奸逆,雪天地之痛,报君父之仇。”
肝胆相向
成语解释:肝胆:比喻真诚的心。
比喻对人忠诚,以真心相待。成语出处: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37回:“豪杰遇豪杰,自然话得投机,顷刻间肝胆相向。”
怒从心头起,恶向胆边生
成语解释: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。也泛指恼怒到极点。
成语出处:《五代史平话》:“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,才听得后,怒从心上起,恶向胆边生。”
衔胆栖冰
成语解释:衔:嘴含;胆:苦胆;栖:栖息。
嘴里含着苦胆,居住在冰上。形容刻苦自励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刘元海载记》:“但以大耻未雪,社稷无主,衔胆栖冰,勉从群议。”
露胆披诚
成语解释:同“露胆披肝”。
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王僧孺传》:“露胆披诚,何能以酬屡顾。”
气消胆夺
成语解释:形容畏惧到极点。
成语出处:《南史・贼臣传・侯景》:“初,景之围台城,援军三十万,兵士望青袍则气消胆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