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217个)

  • lí xīn lí dé

    成语解释:心:思想;德:信念。
    思想不统一;信念不一致。形容人心各异;各行其是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泰誓中》:“受有亿兆夷人,离心离德;予有乱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”

  • 背井

    bèi jǐng lí xiāng

    成语解释:背:离开;井:古制八家为井;引申为乡里、家宅。
    离开乡里。常指被迫远离家乡;到外地谋生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马致远《汉宫秋》第三折:“背井离乡,卧雪眠霜。”

  • 悲欢

    bēi huān lí hé

    成语解释:悲:悲哀;欢:欢乐;离:离散;合:团聚。
    指生活中的悲哀与欢乐;分离与团聚的不同遭遇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水调歌头・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杯子由》词: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睛阳缺,此事古难全。”

  • 调虎

    diào hǔ lí shān

    成语解释:设计让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头。比喻用计谋引诱对方离开原来有利的地势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53回:“我是个调虎离山计,哄你出来争战。”

  • 万变不其宗

    wàn biàn bù lí qí zōng

    成语解释:宗:宗旨、目的。
    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,其本质或目的不变。

    成语出处:徐特立《抗战给我的机会》:“对任何人,无论相识不相识的,总是一套话。言论有系统,万变不离其宗。”

  • 拳不手,曲不

    quán bù lí shǒu , qǔ bù lí kǒu

    成语解释: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,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。比喻只有勤学苦练,才能使功夫纯熟。

    成语出处:林雨《刀尖》:“拳不离手,曲不离口,当战士的离不开刺刀手榴弹。”

  • 骨肉

    gǔ ròu lí sàn

    成语解释:骨肉: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。
    比喻亲人分散,不能团聚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唐风・杕杜序》:“《杕杜》,刺时也。君不能亲其宗族,骨肉离散,独居而无兄弟,将为沃所并尔。”

  • 死别

    shēng lí sǐ bié

    成语解释:活人之间的分离就像与死者永别一样。形容很难再见面或永远分别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陈书・徐陵传》:“况吾生离死别,多历暄寒,孀室婴儿,何可言念。”

  • 分崩

    fēn bēng lí xī

    成语解释:崩:倒塌崩裂;析:散开;解体。
    分裂崩溃;离散解体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:“邦分崩离析,而不能守也。”

  • 子散

    qī lí zǐ sàn

    成语解释:妻子离异;子女流散。表示一家人被迫离散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上》:“彼夺其民时,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。父母冻饿,兄弟妻子离散。”

  • 失所

    liú lí shī suǒ

    成语解释:流离:流落;失散;失所:失去住所。
    流落离散;无处安身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金史・完颜匡传》:“今已四月,农事已晚,边民连岁流离失所,扶携道路,即望复业,过此农时,遂失一岁之望。”

  • 遁世

    dùn shì lí qún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避世独处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元史・隐逸传序》:“后世之士,其所蕴蓄或未至,而好以迹为高,当邦有道之时,且遁世离群,谓之隐士。”

  • 遁世

    dùn shì lí sú

    成语解释: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楚辞・九章・悲回风》“望大河之洲渚兮,悲申徒之抗迹”汉・王逸注:“申徒狄也,遇暗君遁世离俗,自拥石赴河,故言抗迹也。”

  • 光怪

    lù lí guāng guài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现象奇异,色彩繁杂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七回:“见船上扎着无数五色的彩球,夹着各色的鲜花,陆离光怪,纸醉金迷。”

  • 唇不

    chún bù lí sāi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关系亲近,经常待在一起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12回:“我和娘成日唇不离腮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