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在中间的成语(共92个)
安邦治国
成语解释:使国家安定太平。
成语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伐晋兴齐》:“荐贤举善是吾心,安邦治国访知音。”
大禹治水
成语解释:禹: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。
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。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6卷:“昔日大禹治水,从岷山导出岷江。”
头痛治头,足痛治足
成语解释:比喻只解决具体问题,不深究产生问题的根源。同“头痛灸头,脚痛灸脚”。
成语出处:明・张居正《与张心斋计不许东虏款贡》:“语曰:‘头痛治头,足痛治足’。今虏祸方中于辽,辽以一镇当全虏之势,病在足之时矣。”
分而治之
成语解释:①分别治理。②利用手段使国家、民族或宗教等产生分裂,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和统治。
成语出处:清・俞樾《群经平议・周官二》“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”:“凡邦之有疾病者,疕疡者造焉,则使医分而治之,是亦不自医也。”
平治天下
成语解释:平:平定;天下:指全中国。
治理国家,使天下太平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下》:“如欲平治天下,当今之世,舍我其谁也?”
不治生产
成语解释:治:管理。
指不注意或无暇料理自己的生计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高祖本纪》:“高祖为人,常有大度,不事家人生产作业。”
明于治乱
成语解释: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博闻彊志,明于治乱,娴于辞令。”
诘戎治兵
成语解释:指整治军事。
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立政》:“其克诘尔戎兵。”
目治手营
成语解释:亲眼观察,亲手试验。
成语出处:严复《天演论・导言》:“先后间出,目治手营,穷探审论,知有生之物,始于同,终于异。”
剸繁治剧
成语解释:见“剸繁决剧”。
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汪广洋传》:“浩词称其剸繁治剧,屡献忠谋,比之子房、孔明。”
治标不治本
成语解释:标:树枝的末梢,指事物的表面或枝节;本:草木的茎或根,指事物的根本或根源。
只从表面上、枝节上加以治理,不从根本上加以解决。成语出处:柳建伟《英雄时代》第28章:“伟哥这种药,治标不治本,我劝你还是不试为好。”
有治人,无治法
成语解释:治理天下的人始终存在,但没有始终不变的法规。指人决定着法的施行。
成语出处:《荀子・君道》:有乱君,无乱国;有治人,无治法。
有治法,无治人
成语解释:有治理天下的法,却没有治理天下的人。
成语出处:《荀子・君道》:有乱君,无乱国;有治人,无治法。
内修政治,外治武备
成语解释:修:修治;政治:政策;治:管理;武备:军备。
对内修明政治,对外做好军事准备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吴起《吴子・图国篇》卷一:明主鉴兹,必内修文德,外治武备。
文治武力
成语解释:以文治国的盛绩与以武禁暴的伟力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祭法》:“文王以文治,武王以武功,去民之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