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167个)

  • 海不水,故能成其大

    hǎi bù cí shuǐ , gù néng chéng qí dà

    成语解释:大海不拒绝任何流入它的水,所以能如此深广。比喻积少成多,能容纳就会深广,或指不可小看别人。与“山不辞土,故能成其高”义同。

    成语出处:管子:“管子曰:『海不辞水,故能成其大;山不辞土,故能成其高;主不厌人,故能成其众。』”

  • 泰山不土壤,故能成其高

    tài shān bù cí tǔ rǎng , 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

    成语解释: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。

    成语出处:太平天国・洪秀全《原道醒世训》:“是以泰山不辞土壤,故能成其高;河海不择细流,故能就其深。”

  • 义正

    yì zhèng cí yán

    成语解释:义:道理;辞:言辞。
    理由正当充足;言辞严正有力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张孝祥《明守赵敷文》:“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,而辞严义正,千载之下,见者兴起,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!”

  • 假以

    jiǎ yǐ cí sè

    成语解释:指好言好语、和颜悦色地对待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归有光《沈贞甫墓志铭》:“贞甫为人伉厉,喜自修饰,介介自持,非其人未尝假以辞色。”

  • 冷语

    xuán cí lěng yǔ

    成语解释:玄妙冷隽的言辞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文璧《诗话>序》:“玄辞冷语,用以博见闻资谈笑而已,奚史哉?”

  • 而别

    bù cí ér bié

    成语解释:辞:告辞;别:离别。
    没有打招呼;就离开了;或悄悄地溜走了。也作“不辞而行”、“不告而别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老舍《不成问题的问题》:“于是,大家想不辞而别。”

  • 厚礼

    bēi cí hòu lǐ

    成语解释:卑:谦抑。
    指言辞谦逊,礼物丰厚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许劭传》:“曹操微时,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。”

  • 重币

    bēi cí zhòng bì

    成语解释:卑:谦恭;重:厚;币:礼物。
    说谦虚的话,送厚重的礼。形容对人有所求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齐惧,必卑辞重币以事秦。”

  • 伐罪

    fèng cí fá zuì

    成语解释:谓奉严正之辞而讨有罪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书・大禹谟》;“肆予以尔众士,奉辞伐罪。”伐,一本作“罚”。

  • 如云

    tán cí rú yún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谈话时言辞如飘云那样奔涌而出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符融传》:“融幅巾奋裒,谈辞如云。”

  • 耸听

    wēi cí sǒng tīng

    成语解释:故意说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、害怕。

  • 立诚

    xiū cí lì chéng

    成语解释: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乾》:“修辞立其诚,所以居业也。”

  • 同轨

    yī cí tóng guǐ

    成语解释:犹众口一词。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韩非子・八奸》:“此皆俱进俱退,皆应皆对,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。”又《内储说上》:“今群臣无不一辞同轨乎季孙者,举鲁国尽化为一,君虽问境内之人,犹不免于乱也。”

  • 立其诚

    xiū cí lì qí chéng

    成语解释:诚:真心实意。
    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,不可作虚饰浮文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乾》:“修辞立其诚,所以居业也。”

  • 劳苦

    bù cí láo kǔ

    成语解释:辞:推辞。
    虽然劳累和辛苦也不推辞。形容工作勤奋努力。也作“不辞辛苦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牛肃《纪闻・吴保安》:“今日之事,请不辞劳苦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