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204个)

  • 夫妻是同林鸟

    fū qī běn shì tóng lín niǎo
  • 无源之水,无之末

    wú yuán zhī shuǐ , wú běn zhī mò

    成语解释:没有源头的水,没有根的树。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。

  • 家家有难念的经

    jiā jiā yǒu běn nán niàn de jī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各家有各家的难处与苦衷。

  • 民为邦固邦宁

    mín wéi bāng běn , běn gù bāng níng

    成语解释:邦:国家。
    百姓是国家的根本,只有根本稳固,国家才能安宁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五子之歌》:皇祖有训,民可近不可下。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。

  • 七十二变,相难变

    qī shí èr biàn , běn xiàng bán biàn

    成语解释:即使有七十二个变化,但其原来的面目却难以改变。比喻事物虽然千变万化,但其本质却难以改变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载:孙司空会七十二变,只有尾巴变不了。

  • 退末

    jìn běn tuì mò

    成语解释:本:根本;末:枝节。
    指重视根本、主要的东西,抑制直接、次要的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桓宽《盐铁论・本议》:“愿罢盐铁酒榷均输,所以进本退末,广利农业便也。”

  • 修古

    fǎn běn xiū gǔ

    成语解释:本:根本;反本:复归本源,引申为人的禀性。
    恢复人的禀性,维持最初的善良品质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礼器》:礼也者,反本修古,不忘其初者也。

  • 塞原

    bá běn sè yuán

    成语解释:本:树根;原:根源。
    比喻背弃根本,或铲除事物发生的根源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昭公九年》:“我在伯父,犹衣服之有冠冕,木水之有本原,民人之有谋主也。伯父若裂冠毁冕,拔本塞原,专弃谋主,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?”

  • 徼末

    lí běn yāo mò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舍本逐末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严安传》:“侈而无节,则不可赡,民离本而徼末矣。”

  • 正源

    duān běn zhèng yuán

    成语解释:端:端正,清理。
    本:根本。
    源:根源。
    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殷仲堪传》:“端本正源者,虽不能无危,其危易持。”

  • 澄源

    zhèng běn chéng yuán

    成语解释:犹正本清源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高祖纪》:“欲使玉石区分,薰莸有辨,长存妙道,永固福田,正本澄源,宜从沙汰。”

  • 诘究

    jié jiū běn mò

    成语解释:诘究:详细追究;本末:缘由。
    详细追究事物的始末情由。

    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戴至德传》:至德乃诘究本末,理直者,密为奏,终不显私恩。

  • 绝其

    jué qí běn gēn

    成语解释:本:草木的根。
    从根本上予以解决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隐公六年》:“为国家者,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,芟夷蕴崇之,绝其本根,勿使能殖,则善者信矣。”

  • 根深

    gēn shēn běn gù

    成语解释:指根基深厚牢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泰族训》:“不大其栋,不能任重。重莫若国,栋莫若德。国主之有民也,犹城之有基,木之有根。根深则本固,基美则上宁。五帝三王之道,天下之纲纪,治之仪表也。”

  • 还原

    fǎn běn huán yuán

    成语解释:反:同“返”,归,还。
    指回复到原来的状态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1回:“连服一二次,方才反本还原,知得人事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