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在中间的成语(共35个)
- 此地无银三百两- 成语解释:比喻想要隐瞒、掩盖真相;因手法拙劣;反而彻底暴露。 - 成语出处:民间故事:有人把银子埋藏地下,上面留字写道:“此地无银三百两”。邻人阿二偷走了银子,也留字写道:“隔壁阿二不曾偷”。 
- 火树银花- 成语解释:火树:火红的树;指树上挂满灯彩;银花:银白色的花。 
 指灯光闪亮;绚丽灿烂。- 成语出处:唐・苏味道《正月十五夜》诗:“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” 
- 铁画银钩- 成语解释:画:笔画;钩:钩勒。 
 形容书法刚键柔美。- 成语出处:唐・欧阳洵《用笔论》:“徘徊俯仰,容与风流,刚则铁画,媚若银钩。” 
- 此地无银三十两- 成语解释:比喻想要隐瞒、掩盖真相,结果反而彻底暴露。 - 成语出处:鲁迅《伪自由书・推背图》:“里巷间有个笑话:……写道‘此地无银三十两’。……就在木板的那一面添上一句道:‘隔壁阿二勿曾偷’。” 
- 怀银纡紫- 成语解释:指显贵。银,银印;紫,紫绶。汉制,相国、丞相、太尉、公侯皆紫绶;秩二千石皆银印。 - 成语出处:汉・王充《论衡・命禄》:“怀银纡紫,未必稷契之才。积金累玉,未必陶朱之智。” 
- 火烛银花- 成语解释:犹火树银花。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朱淑真《元夜》诗之三:“火烛银花触目红,揭天鼓吹闹东风。” 
- 金银财宝- 成语解释:钱财和珍宝。泛指钱财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6回:“再说卢俊义奔到家里,不见了李固和那婆娘,且叫众人把应有家私金银财宝,都搬来装在车子上,往梁山泊给散。” 
- 井底银瓶- 成语解释:银瓶:银制汲水器。 
 银瓶掉到井底。比喻前功尽弃。- 成语出处:唐・白居易《井底引银瓶乐府》:“井底引银瓶,银瓶欲上丝绳断;石上磨玉簪,玉簪欲成中央折。” 
- 玉兔银蟾- 成语解释:蟾:蟾蜍。 
 月宫中的玉兔和银蟾。指月亮。- 成语出处:唐・白居易《中秋月》诗:“照他几许人肠断,玉兔银蟾远不知。” 
- 珠箔银屏- 成语解释:箔:帘子;屏:屏风。 
 珠缀的帘子,银制的屏风。多形容神仙洞府陈设华美。- 成语出处:唐・白居易《长恨歌》诗:“揽衣推枕起徘徊,珠箔银屏迤逦开。” 
- 玉楼银海- 成语解释:道家语。称双肩为玉楼,称眼睛为银海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雪后书北台壁》:冻合玉楼寒起粟,光摇银海眩生花。 
- 素绠银瓶- 成语解释:素绠:系在吊桶上的绳索;银瓶:装水用具。 
 指井上汲水用具。- 成语出处:宋・陆游《寄仗锡平老借用其听琴诗韵》:“寒泉不食人暍死,素绠银瓶我心恻。” 
- 粉妆银砌- 成语解释:妆:装饰;砌:堆砌。 
 形容女子妆饰白皙、漂亮或白色晶莹透亮的景观。-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0回:“贾母笑着,挽着凤姐的手,仍上了轿,带着众人说笑,出了夹道东门,四面粉妆银砌。” 
- 金紫银青- 成语解释:金紫:金印章,紫绶带。 
 银青:银印章,青绶带。
 指高官配带的印绶。借指达官显贵。
- 金头银面- 成语解释:形容挂金戴银,打扮得十分华丽讲究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○三回:他男人在外头不多几时,那些小老婆子们便金头银面的妆扮起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