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71个)

  • 疑邻

    yí lín dào fǔ

    成语解释:疑:怀疑;斧:斧头。
    怀疑邻居偷他的斧头。指不注重事实根据,对人对事胡乱猜疑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郑・列御寇《列子・说符》:“人有亡斧者,意其邻之子。视其行步,窃斧也;颜色,窃斧也;言语,窃斧也;动作态度,无为而不窃斧也。”

  • 鸡鸣

    gǒu dào jī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①比喻具有微末技能。②比喻偷偷摸摸。

    成语出处:金・元好问《示怀祖》诗:“狗盗鸡鸣皆有用,鹤长凫短果如何?”

  • 挂念珠

    qiáng dào guà niàn zhū

    成语解释:念珠:信佛的人念佛时用的数珠。
    形容假装行善。

  • 饱暖思淫欲,饥寒起

    bǎo nuǎn sī yín yù , jī hán qǐ dào xīn

    成语解释:吃饱穿暖之后,就会引起淫欲的思想;饥饿寒冷就会兴起盗窃的念头。比喻生活过于安逸或过于困苦,都容易导致越轨的行为发生。

    成语出处:金瓶梅第二十五回:“自古道:饱暖生闲事,饥寒发盗心。”

  • 束装

    shù zhuāng dào jīn

    成语解释:《汉书 直不疑传》:“其同舍有告归,误持其同舍郎金去。
    已而同舍郎觉,亡意不疑,不疑谢有之,买金偿。后告归者至而归金,亡金郎大惭,以此称为长者。”后因以“束装盗金”谓无端见疑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直不疑传》:“其同舍有告归,误持其同舍郎金去。已而同舍郎觉,亡意不疑,不疑谢有之,买金偿。后告归者至而归金,亡金郎大惭,以此称为长者。”

  • 偷鸡

    tōu jī dào gǒu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偷鸡摸狗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6回:“每日却自和西门庆在楼上任意取乐,却不比先前在王婆房里,只是偷鸡盗狗之欢,如今家中又没人碍眼,任意停眠整宿。”

  • 塞耳

    sāi ěr dào zhō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自欺欺人,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,以椎毁之,钟况然有音,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揜其耳。”

  • 安民

    mǐ dào ān mín

    成语解释:弭:平息;安:稳定。
    平息盗贼,稳定民生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34回:“像这盗贼横行,全不肯讲究一个弭盗安民的良法。”

  • 窃钩

    qiè gōu dào guó

    成语解释:偷钩的要处死,篡夺政权的人成为诸侯。讽刺小盗被杀、大盗窃国的反常现象。

    成语出处:廖仲恺《有感》:“窃钩盗国将谁咎?扃鐍缄滕只自欺。”

  • 鸡啼

    gǒu dào jī tí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狗盗鸡鸣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陆采《明珠记・江会》:“函关脱离,又何须狗盗鸡啼?”

  • 惑世

    huò shì dào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欺骗世人,窃取名誉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徐幹《中论・考伪》:“于是惑世盗名之徒,因夫民之离圣教日久也,生邪端,造异术。”

  • 霍世

    huò shì dào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迷惑世人,盗取名誉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徐幹《中论・考伪》:唐虞之法微,三代之教息,大道陵迟,人伦之中不定,于是惑世盗名之徒,因夫民之离圣教日久也。

  • 狗窃

    shǔ dào gǒu qiè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鼠窃狗盗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北齐书・薛掓传》:“杲鼠盗狗窃,非有远志,宜先讨颢。”

  • 偷猫

    tōu māo dào gǒu

    成语解释:指偷窃。也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1回:“既作绿林大盗,便与那偷猫盗狗的不同,也断不肯悄悄儿的下来。”

  • 要利

    yào lì dào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要:通“邀”。
    用不正当的手段抢夺盗取名利。

    成语出处:金・王若虚《论语辨惑》:“盖其心术不谨,趋向一差,则要利盗名,文奸济恶,皆学之力也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