休在中间的成语(共72个)
宁教我负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负我
成语解释:负:辜负;休:莫,不要。
宁可让我辜负一切人,不要让任何人辜负我。指极其自私自利的处世态度。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回:“操曰:‘宁教我负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负我。’”
各人自扫门前雪,休管他人瓦上霜
成语解释:比喻只管自己的事,不管别人的事。
成语出处:明・沈璟《义侠记・除凶》:“他自要去送性命,干俺甚事,各人自扫门前雪,休管他人瓦上霜。”
偃武休兵
成语解释:见“偃武息戈”。
成语出处:宋・岳飞《乞解军务第三札子》:“今讲好已定,两宫天眷,不日可还;偃武休兵,可期岁月。”
解甲休兵
成语解释:见“解甲休士”。
成语出处:北周・庾信《周柱国楚国公歧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》:“夷陵既烧,黔中方定,旋军反旆,解甲休兵。”
休休有容
成语解释:形容君子宽容而有气量。
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秦誓》:“其心休休焉,其如有容。”
无休无了
成语解释:见“无了无休”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13回:“可怜那死的倒未必知道,这活的真是苦恼伤心,无休无了,算来竟不如草木石头,无知无觉,倒也心中干净。”
虽休勿休
成语解释:休:美善;休:赞美。
虽然受到别人赞美但不能沾沾自喜。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吕刑》:“尔尚敬逆天命,以奉我一人,虽畏勿畏,虽休勿休。”
得休便休
成语解释:休:停止,罢休。
该罢手时就罢手。指适可而止。成语出处: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二回:“不如暂行停战,与他议和,若他肯就我范围,何妨得休便休,过了一年是一年,且到将来,再作计较。”
闲话休提,书归正传
成语解释:提:提说。
指不要紧的话不必说了,还是回到正题上来。成语出处:王朝闻《论凤姐》第16章:“闲话休提,书归正传;看来袭人自己,日子也并不太好过。”
闲话休题,书归正传
成语解释:题:通“提”,提说。
指不要紧的话不必说了,还是回到正题上来。成语出处:鲁迅《呐喊・阿Q正传》:“便从不入三教九流的小说家所谓‘闲话休题,书归正传’这一句套话里,取出‘正传’两个字来,作为名目。”
绍休圣绪
成语解释:绍:继续,接续;休:美;绪:前人未完成的功业。
指继承前人的美好事业。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武帝纪》:“兴廉举孝,庶几成风,绍休圣绪。”
按甲休兵
成语解释:收拾起铠甲武器。比喻停止军事行动。
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韩信传》:“当今之计,不如按甲休兵,百里之内,牛酒日至,以飨士大夫,北首燕路,然而发一乘之使,奉咫尺之书以使燕,燕必不敢不听。”
与民休息
成语解释:与:帮助;休息:修养生息。
帮助人民休养生息。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昭帝纪》:“海内虚耗,户口减半,光知时务之要,轻徭薄赋,与民休息。”
案甲休兵
成语解释:指停止战事,休养士卒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淮阴侯列传》:“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,镇赵抚其孤。”
散马休牛
成语解释:《书 武成》:“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”。
蔡沈集传引《乐记》:“武王胜商,渡河而西,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,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”。
后称不兴战事为“散马休牛”。成语出处:《书・武成》:“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”。蔡沈集传引《乐记》:“武王胜商,渡河而西,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,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