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在中间的成语(共111个)
- 焚林竭泽- 成语解释:焚林而田,竭泽而渔。喻只图眼前利益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黄宗羲《明司马澹若张公传》:“窃恐焚林竭泽之后,能无鱼惊鸟散之忧?” 
- 焚林而狩- 成语解释:同“焚林而田”。 -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袁淑《防御索虏议》:“是由涸泽而渔,焚林而狩。” 
- 焚林之求- 成语解释:焚:烧。 
 焚烧山林来求取贤才。- 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任昉《齐竟陵文宣壬行状》:“既允焚林之求,实兼仪形之寄。” 
- 梅林止渴- 成语解释:看到梅林就可以止渴。比喻愿望无法实现,用空想安慰自己。 - 成语出处:北周・庾信《出自蓟北门行》:梅林能止渴,复姓可防兵。 
- 披林撷秀- 成语解释:犹言去粗存精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芮挺章《国秀集》序:“虽发词遣句,未协风骚,而披林撷秀,揭厉良多。” 
- 枪林刀树- 成语解释:犹言刀枪林立。形容激烈战斗的场面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无名氏《木兰从军・陷阵》:“来见这,枪林刀树,杀人如麻。” 
- 琼林玉质- 成语解释:琼:美玉。 
 比喻人的资质洁净纯美。
- 琼林玉枝- 成语解释:琼:赤色玉。 
 比喻人的资质高洁。- 成语出处:明・康海《王兰卿》第三折:“他小哩怎的便知,根科儿是月窟仙枝,胎胞儿是琼林玉枝,胚团儿是俊才英气。” 
- 儒林丈人- 成语解释:尊称学识渊博的前辈。 - 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高贵乡公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晋诸公传》:名秀为儒林丈人,沈为文籍先生,望、会亦各有名号。 
- 山林之士- 成语解释:旧时指山林中的隐士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天道》:“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,山林之士服。”《汉书・王吉传赞》:山林之士,往而不能反,朝廷之士入而不能出,二者各有所短。 
- 瑶林玉树- 成语解释:见“瑶林琼树”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向子湮《南歌子・郭小娘道装》词:“瑶林玉树出风尘,不是野花凡草,等闲春。” 
- 竹林之游- 成语解释:指晋朝名士嵇康与阮籍、向秀、刘伶、阮咸、山涛、王戎等人常于竹林之下宴集、赏游。比喻所谓无视名利的君子之交。 -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嵇康传》:“所与神交者,惟陈留阮籍、河内山涛,豫其流者河内向秀、沛国刘伶,籍兄子咸、琅邪王戎,遂为竹林之游,世所谓‘竹林七贤’也。” 
- 失林之鸟- 成语解释:失去树林的鸟儿。比喻无处藏身与生活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三回:“何乃进不偶用,退不获安,呼吸若穷池之鱼,行止比失林之鸟,忧伤之心,不能亡已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