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98个)

  • 欺心

    àn shì qī xīn

    成语解释:在黑暗的屋子里昧着良心做坏事。指偷偷地做坏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陈元靓《事林广记・第九卷・警世格言》:“人间私语,天闻若雷,暗室欺心,神目如电。”

  • 容贤

    shí shì róng xián

    成语解释:谓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有贤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弘明集・正诬论》:“且十室容贤,而况万里之广!”

  • 求物

    àn shì qiú wù

    成语解释: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。比喻读书不得要领,难见成效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朱子语类辑略・总论为学之方》:“如暗室求物,把火来便照见;若只管去摸索,费尽心力,只是搜索不见。”

  • 椟棺

    míng shì dú guān

    成语解释:冥:昏暗;椟:匣子。
    房间昏暗,如同棺材一样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古文苑・秦诅楚文》:“拘圉其叔父,寊者冥室椟棺之中。”

  • 上白

    xū shì shàng bái

    成语解释:室:比喻心;上:尚;白:明亮。
    指人能够清虚无欲,则道心就会自然生成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韦渠牟《商山四皓画图赞并序》:“虚室上白,玄门不关。”

  • 不欺

    bù qī shì lòu

    成语解释:屋漏:古代室内西北角。
    原指独处于室时慎守善德,无愧于心。后转义为心地光明,在暗中也不做坏事,不起邪念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13回:“自是大臣守正,不欺室漏。”

  • 求鼠

    jué shì qiú shǔ

    成语解释:挖坏房子捉老鼠。比喻因小失大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说山训》:“坏塘以取龟,发屋而求狸,掘室而求鼠,割唇而治龋,桀跖之徒,君子不与。”

  • 私心

    àn shì sī xīn

    成语解释:指在暗中做见不得人的亏心事。同“暗室亏心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陆采《明珠记・却婚》:“丈夫然诺重如山,暗室私心鬼神见。”

  • 一夫得情,千鸣弦

    yī fū dé qíng , qiān shì míng xián

    成语解释:一夫:一个当权者;得情:赢得民心;千室:千家万户;鸣弦:响起弦乐。
    指一个执政者能体恤民心,老百姓就能生活安乐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童恢传赞》:一人得情,千室鸣弦;怀我夙爱,永戴遗贤。

  • 弟子

    rù shì dì zǐ

    成语解释:入室:到家;弟子:学生,徒弟。
    指学问技能得师传达到高深境地的学生或门徒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先进》:“由也升堂矣,未入于室也。”

  • 之国

    wàn shì zhī guó

    成语解释:万室:万户。
    有万户居民的国家。多指古代小诸侯国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下》:“子之道,貉道也。万室之国,一人陶,则可乎?”《管子・乘马》:上地方八十里,万室之国一,千室之都四。

  • 反耕

    zhù shì fǎn gēng

    成语解释:筑:建造;反:通“返”,归返。
    指部队做长久驻扎的打算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十五年》:“筑室反耕者,宋必听命。”

  • 金匮

    shí shì jīn guì

    成语解释:亦作“石室金鐀”。古代国家收藏重要文献的地方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太史公自序》:“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石室、金匮皆国家藏书之处。”

  • 土阶

    máo shì tǔ jiē

    成语解释:茅草盖的屋,泥土砌的台阶。形容房屋简陋,生活俭朴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班固传》:“扶风掾李育,经明行著,教授百人,客居杜陵,茅室土阶。”

  • 清野

    kōng shì qīng yě

    成语解释:在对敌斗争时,把家里的东西和田里的农产品藏起来,使敌人到来后什么也得不到,什么也利用不上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书・荀彧传》:“今东方皆已收麦,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