拿在中间的成语(共57个)
- 拿奸拿双- 成语解释:奸:通奸。 
 捉拿通奸要有成双的人证。- 成语出处:清・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9回:“拿奸拿双,拿不住双,反咬一口,就受不得了。” 
- 拿贼拿赃,拿奸拿双- 成语解释:赃:赃物;奸:通奸。 
 捉贼要有赃证,捉奸要有成双人证。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。- 成语出处:清・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62回:“拿贼拿赃,拿奸拿双,你又不曾捉住他的孤老,你活活的打杀了媳妇,这是要偿命的。” 
- 十拿九稳- 成语解释:形容很有把握;十分可靠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如此一行,只怕这事例有个十拿九稳也不见得。” 
- 握云拿雾- 成语解释:见“握雾拏云”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陈以仁《存孝打虎》第一折:“则你那龙韬虎略人难赛,握云拿雾施兵策,排兵布阵添精彩。” 
- 狗拿耗子- 成语解释:比喻做外行事或多管闲事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4回:“你这孩子,才叫他娘的‘狗拿耗子’呢!你又懂得几篇儿几篇儿。” 
- 捉鼠拿猫- 成语解释:拿:抓住。 
 捉住老鼠和猫。比喻能制服敌手。-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射柳捶丸》第一折:“若论我腹中的兵书,委的有神鬼不测之机,有捉鼠拿猫之法。” 
- 鹰拿燕雀- 成语解释:比喻捉拿毫不费力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7卷:“皂隶似鹰拿燕雀,把吴氏向阶下一摔,正待用刑。” 
- 鹰拿雁捉- 成语解释:比喻缉捕时的快速凶猛。 - 成语出处:《平山冷燕》第五回:“圣旨一下,早有锦衣卫官已将窦国一、宋信鹰拿雁捉的拖了出来。” 
- 拿贼拿赃- 成语解释:捉贼要查到赃物做凭证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三十八回:“常言道:拿贼拿赃那怪物做了三年皇帝,又不曾走了马脚,漏了风声……我老孙就有本事拿住他,也不好定个罪名。” 
- 十拿十稳- 成语解释:稳:稳当,准确。 
 比喻很有把握,十分可靠。- 成语出处:清・张南庄《何典》:“活鬼道:‘既是天尊显圣,将来生子是十拿十稳的了。’” 
- 拿贼要赃,拿奸要双- 成语解释:赃:赃物;奸:通奸。 
 捉贼要有赃证,捉奸要有成双人证。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。- 成语出处:元・马致远《还牢末》第一折:“那梁山泊果然有个李逵,原来孔目结交贼人?二嫂,你晓得拿贼要赃,拿奸要双,如今那匾金环子在谁人收着?” 
- 捉奸见双,拿贼要赃- 成语解释:奸:通奸。 
 捉拿奸情必须同时抓住奸夫淫妇,捉拿盗贼必须同时抓住赃物。指做事必须要有证据。- 成语出处:清・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102回:“‘捉奸见双,拿贼要赃’……无有对证,如何诬赖孤家呢!” 
- 手到拿来- 成语解释:谓不费力气就能将必须擒拿的人捉到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杨显之《酷寒亭》第四折:“将这厮吃剑乔材,任逃走向天涯外,我也少不得手到拿来。”元・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第四折:“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,管教他瓮中捉鳖,手到拿来。” 
- 革职拿问- 成语解释:革:革除;拿:逮捕。 
 革除职务,逮捕问罪。-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回:“上回书交待的是安公子因安老爷革职拿问……他把家中的地亩折变,带上银子,同着他的奶公华忠南来。” 
- 撒水拿鱼- 成语解释:抽干水捉鱼。比喻事情容易做,不费气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