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54个)

  • 重峦

    chóng luán dié yǎn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山岭重重叠叠,连绵不断。同“重峦叠嶂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北魏 郦道元《水经注・漯水》:“其山(雁门山)重峦叠巘,霞举云高,连山隐隐,东出辽塞。”

  • 架屋

    jià wū dié chuáng

    成语解释:屋上架屋,床上叠床。比喻重复累赘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焦竑《焦氏笔乘续集・俗书之误》:“架屋叠床,触目皆是。”

  • 云屏

    jiū dié yún bǐng

    成语解释:叠: 重叠。
    屏: 屏障。

    比喻瀑布高远的气势。

    成语出处:李白 《庐山谣》:“ 庐山秀出南斗旁, 屏风九叠云锦张。”

  • 连云

    lián yún dié zhàng

    成语解释:山峰高耸入云,重叠连绵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・杜少陵六》:诸侯欲铲连云叠嶂,而造物夫复如何?

  • 联肩

    lián jiān dié bèi
  • 满床

    mǎn chuáng dié hù

    成语解释:笏:古代朝见时大臣所执的手板,用以记事,指里指高官。
    床上堆积着高官所执的手板。比喻家门昌盛,做高官的很多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崔神庆传》:开元中,神庆子琳等皆至大官,群从数十人,趋奏省闼。每岁时家宴,组珮辉映,以一榻置笏,重叠于其上。

  • 支床

    zhī chuáng dié wū

    成语解释:犹叠床架屋。喻重复。

    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中国之旧史》:“其《通志・二十略》,以论断为主,以记述为辅,实为中国史界放一光明也。惜其为太史公范围所困,以纪传十之七、八,填塞全书,支床叠屋,为大体玷。”

  • 屡见

    lǚ jiàn dié chū

    成语解释:叠:重叠。
    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。

    成语出处: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9回:“偏中国是个章程国,形式上很觉严密,实际上绝少遵行,以致选举风潮,屡见叠出。”

  • 层出

    céng chū dié xiàn

    成语解释:层:重复;叠:一次又一次。
    接连不断出现。比喻事物很多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沈德福《万历野获编补遗・场题犯讳》:盖上是时方修祈年永命故事,臣下争进谀词以求媚,故至诚无息一章,层出叠见,初不计及御名上一字也。

  • 层楼

    céng lóu dié xiè

    成语解释:层:重复,接连不断;榭:建在台上的房屋。
    形容建筑物错落有致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八回:“原来并不是个集镇,只有几家人家,住在这山坡之上。因山有高下,故看去如层楼叠榭一般。”

  • 层山

    céng shān dié zhàng

    成语解释:层:层次;嶂:直立像屏障的山;叠:重复。
    形容山峰起伏,连绵重叠。

    成语出处: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66回:“约行数十里,但见前面层山叠嶂,险恶异常。”

  • 层峦

    céng luán dié cuì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山峦重叠绵延,草木青翠茂密。

  • 连声

    yī dié lián shēng

    成语解释:一声紧接着一声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二十六回:左右一迭连声道:‘带妇人,带妇人!’那妇人却动也不动。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