拙的成语(共53个)
藏巧守拙
成语解释:拙:笨。
有才能而不显露出来。顿口拙腮
成语解释:比喻嘴笨,不善于说话。
外重内拙
成语解释:外表矜庄,内心愚拙。
成语出处:庄子达生篇:“有所矜则重外也,凡外重者内拙。”
运拙时艰
成语解释:同“运蹇时乖”。
成语出处:元・陈以仁《存孝打虎》第二折:“便似班定远在玉门关,空学的兵书战策,争奈运拙时艰,淹留在此去住无门。”
杂进巧拙
成语解释:杂:混杂在一起。
灵巧的和笨拙的人都能得到录用。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进学解》:登明选公,杂进巧拙,纡余为姘,卓荦为杰,校短量长,惟器是适者,宰相之方也。
拙口钝辞
成语解释:拙:拙笨;钝:迟钝,笨拙。
粗嘴巴,笨言辞。指不善于言辞。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倅范叔》楔子:“须贾平日拙口钝辞,犹恐应对有误,家中有一辫士,名日范雎,得与此人同行,凡事计议,万无一失。”
拙嘴笨腮
成语解释:见“拙嘴笨舌”。
成语出处:刘厚明《常河叔叔》:“不行,不行,我拙嘴笨腮的。”
拙口笨腮
成语解释:犹拙嘴笨舌。
成语出处:清・宣鼎《夜雨秋灯录续集》卷三:“咬文嚼字,秀才当行;拙口笨腮,农人本色。”
安分守拙
成语解释:规矩老实,宁按照愚拙的想法行事,也不取巧。
成语出处:清・顾炎武《复智栗书》:贤侄今日惟有善事高堂,力学不倦,安分守拙,以为保家之计。
百拙千丑
成语解释:极言拙劣丑陋。
成语出处:宋・晓莹《罗湖野录・辩禅师》:“黄龙鼻下无口,当然所见颟顸,至今百拙千丑。”
兵闻拙速
成语解释:指用兵打仗当求速胜而不计战法的巧拙。
成语出处:《孙子・作战》:“故兵闻拙速,未睹巧之久也。”
才疏技拙
成语解释:疏:粗疏。
才识不高,不善谋算。成语出处:元・魏初《满江红・寄何侍御》:今老去,才疏技拙,百居人后。
辞鄙意拙
成语解释:鄙:粗俗、低劣;义:意思;拙:拙劣。
文词庸俗,立意拙劣。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上兵部李侍郎书》:牛角之歌,词鄙而意拙。
华朴巧拙
成语解释:华丽、朴实、奇巧、古拙。指各种不同的文风。
成语出处:鲁迅《关于〈唐三藏取经诗话〉的版本》:也不仅据文意的华朴巧拙定时代,因为作者是文人还是市民,于作品是大有分别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