呆的成语(共26个)
- 呆若木鸡- 成语解释:愣着不动;像只木头鸡。形容人痴或因惊恐而发愣的神态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达生》:“鸡虽有鸣者,已无变矣,望之似木鸡矣;其德全矣,异鸡无敢应者,反走矣。” 
- 目瞪口呆- 成语解释:瞪:睁大眼睛直视;呆:发愣。 
 眼睛大睁;眼珠发直;张嘴说不出话来。形容因恐惧而失神发愣的样子。-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赚蒯通》第一折:“吓得项王目瞪口呆,动弹不得。” 
- 呆头呆脑- 成语解释:呆:痴呆、迟钝。 
 形容傻乎乎的或迟钝的样子。- 成语出处:元・马致远《岳阳楼》第三折:“似这等呆脑呆头劝不回。” 
- 假痴假呆- 成语解释:装傻;假装糊涂。 - 成语出处:《海上花列传》第48回:“我有要紧事体请耐来,啥个假痴假呆!” 
- 如痴如呆- 成语解释:如:好像。 
 形容极其迷恋某事。- 成语出处:刘兰生《探索星空奥秘的年轻人》:“他总是站在高高的牛牯垛峰颠,如痴如呆地仰望着头顶的星空。” 
- 目睁口呆- 成语解释:亦作“目瞪口呆”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十五回:“四方混杀,人人束手,个个归心。定安国舅气的目睁口呆,罔知所措。与众等侍郎束手被擒。” 
- 目定口呆- 成语解释:同“目瞪口呆”。 - 成语出处:《说唐》第二一回:“惊得王小二目定口呆,眼巴巴看他把三十枝毛竹拖去了。” 
- 目瞪神呆- 成语解释:瞪:眼睛发愣。 
 眼睛发愣,神情呆滞。形容吃惊的样子。- 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18回:“登时惊得目瞪神呆,惟恐他们盘问,就要出丑。” 
- 目呆口咂- 成语解释:咂:用舌头抵住牙齿发出的声音。 
 目光发呆,口中发出啧啧声。形容吃惊的样子。- 成语出处: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52回:“寨中这些兵卒,多是强盗出身,何曾看见如此礼物,见了个个目呆口咂,连尤俊达与连巨真亦啧啧称羡。” 
- 诈痴佯呆- 成语解释:谓假装痴呆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一:“不如目今权依了他们处法,诈痴佯呆,住了官司,且保全了父骨,别图再报。” 
- 目怔口呆- 成语解释:同“目瞪口呆”。 - 成语出处:茅盾《惊蛰》:“当下那霹雳似的一声,真把所有在场的贵客都吓得目怔口呆。” 
- 痴呆懵懂- 成语解释:懵懂:糊涂,不明事理。 
 愚笨糊涂,资质低下。-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一枝花》:“倒不如痴呆懵懂,甘守着陋巷的这箪瓢。” 
- 书呆子- 成语解释:指只知读书而缺乏实际知识的人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40回:“老夫素日常听人说,读书人每每读到后来入了魔境,要变成‘书呆子’。” 
- 呆似木鸡- 成语解释:见“呆若木鸡”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达生》:“几矣。鸡虽有鸣者,已无变矣,望之似木鸡矣,其德全矣;异鸡无敢应者,反走矣。” 
- 呆如木鸡- 成语解释:见“呆若木鸡”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达生》:“几矣。鸡虽有鸣者,已无变矣,望之似木鸡矣,其德全矣;异鸡无敢应者,反走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