斤的成语(共43个)
运斤如风
成语解释:见“运斤成风”。
成语出处:金・元好问《续夷坚志・贾叟刻木》:“平阳贾叟,无目而能刻神像……僧说贾初立木胎,先摸索之,意有所会,运斤如风。”
八两半斤
成语解释:八两:即半斤,旧制一斤为十六两。
半斤、八两轻重相等。比喻彼此不相上下。成语出处:清・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19回:像你两个,一对材料,真是八两半斤。
鼻垩挥斤
成语解释:挥舞斧头削除鼻端之垩。比喻指正错误。
成语出处:典出《庄子・徐无鬼》:“郢人垩漫其鼻端,若蝇翼,使匠石斫之,匠石运斤成风,听而斫之,尽垩而鼻不伤。”
掂斤估两
成语解释:犹言掂斤播两。
成语出处:《隋唐演义》第九六回:“一饭之恩,报以千金,岂是掂斤估两的事?”
掂斤抹两
成语解释:犹言掂斤播两。
成语出处:明・朱有燉《小桃红》第一折:“他更有截长补短的钉人钉,掂斤抹两的称人秤。”
匠石运斤
成语解释:匠:匠人;石:人名;运:抡;斤:斧子。
指木匠石抡斧砍掉郢人鼻尖上的白灰,而没有碰伤郢人的鼻子。形容技艺精湛超群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徐无鬼》:“郢人垩慢其鼻端,若蝇翼。使匠石斫之。匠石运斤成风,听而斫之,尽垩而鼻不伤。郢人立不失容。”
拈斤播两
成语解释:犹言斤斤计较。
成语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大劫牢》第一折:“也不索昼夜思量心内想,也不索拈斤播两显耀我这英雄猛将。”
颠斤播两
成语解释:较量轻重。常用以比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计较微细之事。
成语出处:《绿野仙踪》第四四回:“起先不过房里院外吐些颠斤播两的说话,讥刺几句,使如玉知道。”
短斤缺两
成语解释:做买卖时货物短缺分量。
缺斤短两
成语解释:做买卖时货物短缺分量。
成语出处:王朔《我是你爸爸》:“人家来转转,你们就吆喝着非拉着人家买,人家真买了就缺斤短两坑人家。”
争斤论两
成语解释:指在细枝末节上与人相争理论。
郢匠挥斤
成语解释:《庄子·徐无鬼》载,匠石挥斧削去郢人涂在鼻翼上的白粉,而不伤其人。后因以“郢匠挥斤”比喻纯熟、高超的技艺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徐无鬼》载,匠石挥斧削去郢人涂在鼻翼上的白粉,而不伤其人。
大匠运斤
成语解释:语出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郢人垩漫其鼻端,若蝇翼,使匠石斫之,匠石运斤成风,听而斫之,尽垩而鼻不伤,郢人立不失容。
”后以“大匠运斤”称人技艺精湛或文笔娴熟高超。成语出处:语出《庄子・徐无鬼》:“郢人垩漫其鼻端,若蝇翼,使匠石斫之,匠石运斤成风,听而斫之,尽垩而鼻不伤,郢人立不失容。”
称斤注两
成语解释:称:衡量轻重;注:专注。
形容只注意小节而无大的气势。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朱子语类・论取士》:“只看如今称斤注两,做两句破头,如此是多少衰气。”
分斤较两
成语解释:比喻为人小气,过分计较。
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5回:“不是我说句分斤较两的话咧,舅爷有什么高亲贵友该请到他华府上去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