衡的成语(共30个)
- 权衡轻重- 成语解释:权衡:衡量。 
 衡量哪个轻,哪个重。比喻比较利害得失的大小。- 成语出处:《周书・王褒庾信传论》:“权衡轻重,斟酌古今,和而能壮,丽而能典。” 
- 负衡据鼎- 成语解释:谓身居高位,肩负重任。 - 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刘勰《文心雕龙・程器》:“孔光负衡据鼎,而仄媚董贤;况班马之贱职,潘岳之下位哉!”周振甫注:“负衡据鼎,指处丞相位。衡,秤,表持平;鼎,三足,喻三公。” 
- 望衡对宇- 成语解释:门户相对;可以互相望见。形容彼此住得很近。 - 成语出处:北魏 郦道元《水经注・沔水》:“司马德操宅洲之阳,望衡对宇,欢情自接。” 
- 蚌鹬争衡- 成语解释:蚌张开壳晒太阳,鹬去啄它,嘴被蚌壳夹住,两方都不相让。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。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,便宜第三者。 - 成语出处:蔡寅《变鸦楼三十年诗征序》:“蚌鹬争衡,鱼龙曼衍,离奇变幻之局,孰有甚于近三十年者。” 
- 权衡利弊- 成语解释:权:称砣。 
 衡:称杆。
 权衡:比较,衡量。
 比较一下哪一个有利哪一个有害。- 成语出处:邓小平《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》:“在处理杂色武装问题时,要依据不同对象,权衡利弊,审慎处理。” 
- 盱衡大局- 成语解释:指纵观全局。 
- 困心衡虑- 成语解释:心意困苦,思虑阻塞。表示费尽心力,经过艰苦的思考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下》:“困于心,衡于虑,而后作。” 
- 饮水栖衡- 成语解释:喝水充饥,住简陋房屋。形容生活清苦。 - 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崔慎由传》:“属岁兵荒,至于绝食,弟兄采佀拾橡实,饮水栖衡,而讲诵不辍,怡然终日。” 
- 冰壶玉衡- 成语解释:冰壶:即冰心玉壶;玉衡:用玉石装饰的衡器。 
 比喻人品高尚纯洁。- 成语出处:唐・杜甫《寄裴施州诗》:“金钟大镛在东序,冰壶玉衡悬清秋。” 
- 参前倚衡- 成语解释:意指言行要讲究忠信笃敬,站着就仿佛看见“忠信笃敬”四字展现于眼前,乘车就好像看见这几个字在车辕的横木上。泛指一举一动,一。 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卫灵公》:“子张问行,子曰:‘言忠信,行笃敬,虽蛮貊之邦,行矣。言不忠信,行不笃敬,虽州里,行乎哉?立则见其参于前也,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,夫然后行。’子张书诸绅。” 
- 衡虑困心- 成语解释:形容费尽心思。语出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困于心,衡于虑,而后作。 
 ”。- 成语出处:语出《孟子・告子下》:“困於心,衡於虑,而后作。” 
- 散带衡门- 成语解释: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。 -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阵风・衡门》:“衡门之下,可以栖迟。” 
- 盱衡厉色- 成语解释:盱衡:举眉扬目;厉:严厉;色:面色。 
 横眉怒目,面色严厉。- 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王莽传》:“当此之时,公运独见之明,奋亡前之威,盱衡厉色,振扬武怒。” 
- 掊斗折衡- 成语解释:剖开量物的斗,折断称物的衡。指废除让人争多论少的斗衡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胠箧》:“掊斗折衡,而民不争。” 
- 合从连衡- 成语解释:从:通“纵”;衡:通“横”。 
 指联合抗敌。- 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・秦策一》:“约从连横,兵革不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