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旗的成语

旗的成语(共62个)

  • 鼓相当

    qí gǔ xiāng dāng

    成语解释:旗鼓:古时作战以摇旗击鼓指挥进退。
    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隐嚣传》:“如令子阳到汉中、三辅,愿因将军兵马,旗鼓相当。”

  • 息鼓

    yǎn qí xī gǔ

    成语解释:偃:放倒;息:停止。
    原指秘密行军;不暴露目标。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赵云传》:“成都既定,以云为翊军将军。”裴松之注引《赵云别传》:“云入营,更大开门,偃旗息鼓,公军疑云有伏兵,引去。”

  • 卧鼓

    yǎn qí wò gǔ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偃旗息鼓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王僧辩传》:“及贼前锋次江口,僧辩乃命众军,乘城固守,偃旗卧鼓,安若无人。”

  • 斩馘

    qiān qí zhǎn guó

    成语解释:搴:拔取;馘:割敌人的左耳。
    拔取敌人的旗帜,斩杀敌人的将士。形容勇猛善战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陈子昂《为建安王誓众词》:“今日之伐,须如雷霆之震,虎豹之系,搴旗斩馘,扫孽除凶。”

  • 别树一

    bié shù yī qí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与众不同,加成一家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七:“唐义山、香山、牧之、昌黎,同学杜者;今年内其诗集,都有是别树一旗。”

  • 拉大作虎皮

    lā dà qí zuò hǔ pí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、蒙骗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鲁迅《且介亭杂文末编・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》:“首先应该扫荡的,倒是拉大旗作虎皮,包着自己,去吓唬别人。”

  • 帜鲜明

    qí zhì xiān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旗:军队用的旗帜。
    原指军旗鲜艳;后指对某些问题态度明朗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钱采《说岳全传》:“兀术好生疑惑,忙出营前观看,果然依旧旗帜鲜明,刀枪密布,不知何故。”

  • 斩将搴

    zhǎn jiàng qiān qí

    成语解释:搴:拔取。
    拔取敌旗,斩杀敌将。形容勇猛善战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,诸生宁能斗乎?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。”

  • 重整

    chóng zhěng qí gǔ

    成语解释:重:重战;整:整顿;整治;旗鼓:古代作战时用来发号令的旌旗和战鼓;用以代表军事力量。
    比喻失败或受挫后;重新整顿组织力量;准备再干。也作“重振旗鼓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克勤《圆悟佛果禅师语录》第17卷:“法灯重整枪旗,再装甲胄。”

  • 重振

    chóng zhèn qí gǔ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重整旗鼓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湘灵子《轩亭冤・惊梦》:“侬欲重振旗鼓,烦你拟篇男女平权文劝戒女子。”

  • 大张

    dà zhāng qí gǔ

    成语解释:大规模地摇旗擂鼓(张:展开;铺排;旗鼓: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)。
    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;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张春帆《宦海》:“李参戎带着这些人陆续出了镇南关,便大张旗鼓,排齐队伍,浩浩荡荡地向前进发。”

  • 呐喊

    yáo qí nà hǎn

    成语解释:呐喊:奋力激呼。
    指古代作战时;摇动旗子;大声喊杀助威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乔吉《两世姻缘》第三折:“你这般摇旗呐喊,簸土扬沙。”

  • 息鼓

    yǎn qí xī gǔ

    成语解释:①卷起军旗,停擂战鼓。指军队隐蔽行动,避免暴露目标。②比喻停止行动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流贼传・张献忠》:“献忠因得与山民市盐刍米酪,收溃散,掩旗息鼓,益西走白羊山。”

  • 息鼓

    juǎn qí xī gǔ

    成语解释:犹偃旗息鼓。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,不让敌人觉察。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孙郁《绣帏灯・公讨》:“须等那不贤之妇亲口道允,我等才卷旗息鼓,暂宽一时。”

  • 开得胜

    qí kāi dé shèng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战斗顺利;一出兵就取得了胜利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射柳捶丸》第四折:“托赖主人洪福,旗开得胜,马到成功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