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的成语(共31个)
- 寻章摘句- 成语解释:读书时只注意摘录一些漂亮词句;不作深入研究。也指写作时摘引、堆砌现成词句;缺乏创造性。寻:寻找;章:篇章;摘:摘抄。 - 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吴主传》:“屈身于陛下,是其略也”裴松之注引《吴书》:“虽有余闲,博览书传历史,藉采奇异,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。” 
- 摘艳熏香- 成语解释:形容文辞华美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杜牧《冬至日寄小侄阿宜》诗:“高摘屈宋艳,浓熏班马香。” 
- 摘艳薰香- 成语解释:形容文辞华美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杜牧《冬至日寄小侄阿宜》诗:“高摘屈宋艳,浓薰班马香。” 
- 断章摘句- 成语解释:裁断章节,取缀成文。亦有割裂全文,取其所需之意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李商隐《唐容州经略使〈元结文集〉后序》:“其疾怒急击,快利劲果,出行万里,不见其敌;高歌酣颜,入饮于朝,断章摘句,如振如生。” 
- 摘瑕指瑜- 成语解释:谓揭示优缺点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袁宏道《送徐太府见可入计序》:“士之执举子业者盈庭,公摘瑕指瑜,无不心折。” 
- 抱蔓摘瓜- 成语解释:顺藤摸瓜。比喻扩大案情,牵连无罪的人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李贤《黄台瓜辞》:“种瓜黄台下,瓜熟了离离。一摘使瓜好,再摘使瓜稀,三摘犹自可,摘绝抱蔓归。” 
- 搜章摘句- 成语解释:搜:寻求;摘:选取。 
 指抄袭他人文章的词句。- 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书・孙权传》:“遣都尉赵咨使魏。”裴松之注引《吴书》:“虽有余闲,博览书传历史,藉采奇异,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。” 
- 发摘奸隐- 成语解释:发:揭发。 
 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。形容治理政事精明。- 成语出处:《北史・循吏传・梁彦光》:“彦光下车,发摘奸隐,有若神明。” 
- 发奸摘隐- 成语解释:发:揭发。 
 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。形容治理政事精明。-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9卷:“再说陆公在任,公文不要,爱民如子,况又发奸摘隐,剔清利弊。” 
- 摘奸发伏- 成语解释:摘:通“擿”,揭发;发伏:检举;伏:隐藏。 
 揭发检举隐藏的坏人坏事。- 成语出处:汉・荀悦《汉纪・宣帝纪》:“真摘奸发伏如神,皆此类也。” 
- 摘山煮海- 成语解释:摘:开发。 
 开山炼铜,煮海取盐。- 成语出处:元《宋史・李继和传》:“以朝廷雄富,犹言摘山煮海,一年商利不入,则或缺军须。” 
- 发奸摘覆- 成语解释:发:揭发。 
 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。形容治理政事精明。- 成语出处:清・魏源《默觚下・治篇》:“彼铺张于条教号令之末,矜诩于发奸摘覆之神,曷足语知道?” 
- 煎豆摘瓜- 成语解释:比喻亲属相残。 - 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 曹植《七步诗》:“煮豆燃豆萁……相煎何太急。”唐・李贤《黄台瓜辞》:“三摘犹自可,摘绝抱蔓归。” 
- 抉瑕摘衅- 成语解释:谓刻意挑剔缺点毛病。 - 成语出处:《东观汉记・陈元传》:“抉瑕摘衅,掩其宏美。” 
- 寻枝摘叶- 成语解释:比喻追求事物次要的、非根本的东西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严羽《沧浪诗话・诗评》:“建安之作,全在气象,不可寻枝摘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