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的成语(共186个)
苦乐不均
成语解释:均:平均。
同样的人享受的待遇却不相同。形容待遇不相等。成语出处:《魏书・太武五王列传》:“苦乐不均,羊少狼多,复有蚕食,此之为弊久矣。”
分甘同苦
成语解释:见“分甘共苦”。
成语出处:《北齐书・慕容俨传》:“俨犹申令将士,信赏必罚,分甘同苦,生死以之。”
倒悬之苦
成语解释:倒悬:象人被倒挂着一样。
比喻处境极端困难。同“倒悬之急”。成语出处:《元史・外夷传》:“群生愁叹,四民废业,贫者弃子以偷生,富者鬻产而应役,倒悬之苦,日甚一日。”
飘风苦雨
成语解释:形容天气恶劣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宋・墨翟《墨子・尚同上》:“今若天飘风苦雨,溱溱而至者,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。”
乐嗟苦咄
成语解释:高兴时招唤,不高兴时责骂。形容对人态度恶劣。
成语出处:《鹖冠子・博选》:“凭几据杖指麾而使则厮役者至,乐嗟苦咄则徒隶之人至矣。”
叫苦连天
成语解释:一声接一声地诉苦。
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6回:“你看那众和尚,搬箱抬笼,抢桌端锅,满院里叫苦连天。”
同甘共苦
成语解释:共同享受幸福;共同承担苦难。比喻同欢乐;共患难。甘:甜;苦:苦难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燕策一》:“燕王吊死问生,与百姓同其甘苦。”
茫茫苦海
成语解释:佛教语,辽阔深远的样子。比喻苦难无穷无尽。
成语出处: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马介甫》:“袛缘儿女情深,遂使英雄短气。”清・但明伦评:“儿女情深,英雄气短,茫茫苦海,同此病源。”
救苦救难
成语解释:解救众人的痛苦和灾难。
成语出处:元・王实甫《西厢记》:“虽不会法灸神针,更胜似救苦救难观世音。”
苦口婆心
成语解释:苦口: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;婆心:老婆婆的心肠;指好意、善意。
好心好意;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。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。成语出处: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・泉州道匡禅师》:“问:‘学人根思迟回,乞师曲运慈悲,开一线道。’师曰:‘遮个是老婆心。’”
皮肉之苦
成语解释:泛指身体所遭受的痛苦。
成语出处: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五卷第20章:“河南人除过受了点皮肉之苦,屁也没损失——他带着预支的一个月高薪落荒而逃了。”
孤苦伶仃
成语解释:伶仃:孤独的样子。
孤单困苦;无依无靠。成语出处:唐・白居易《祭郎中弟文》:“孤苦零丁,又加衰疾;殆无生意,岂有宦情?”
茹苦含辛
成语解释:吃苦的;含着辣的。比喻忍受大的艰苦。
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中和胜相院记》:“茹苦含辛,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。”
停辛伫苦
成语解释:停:止息,停留;伫:贮积。
辛劳长期缠身。形容经历了不少艰难困苦。成语出处:唐・李商隐《河内诗》之一:“栀子交加香蓼繁,停辛伫苦留待君。”
攻苦茹酸
成语解释:谓劳苦艰辛。
成语出处:明・袁宏道《寿洪太母七十序》:“母攻苦茹酸,和丸课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