含的成语(共113个)
- 纳污含垢- 成语解释:纳:接受;垢:污秽。 
 包藏容纳污秽的东西。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十五年》:“川泽纳污,山薮藏疾,瑾瑜匿瑕,国君含垢,天之道也。” 
- 忍辱含羞- 成语解释:忍、含:忍受。 
 忍受耻辱。-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曹世叔妻传》:“有善莫名,有恶莫辞,忍辱含垢,常若畏惧,是谓卑弱下人也。” 
- 抱屈含冤- 成语解释:抱屈:受委屈。 
 形容人遭受冤屈。- 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武帝纪上》:朝权国柄,委之群孽,剿戮忠贤,诛残台辅,含冤报痛,噍类靡余。 
- 含冤抱恨- 成语解释:蒙受冤屈以后,心里满怀怨恨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武帝纪上》:朝权国柄,委之群孽,剿戮忠贤,诛残台辅,含冤报痛,噍类靡余。 
- 含冤抱痛- 成语解释:痛:怨恨。 
 蒙受冤屈以后,心里满怀怨恨。- 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武帝纪上》:朝权国柄,委之群孽,剿戮忠贤,诛残台辅,含冤报痛,噍类靡余。 
- 含齿戴发- 成语解释:口中有齿,头上长发。指人类。 - 成语出处:《魏书・韩子熙传》:“遂乃擅废太后,离隔二宫,拷掠胡定,诬王行毒,含齿戴发,莫不悲惋。” 
- 抱朴含真- 成语解释:抱:保;朴:朴素;真:纯真、自然。 
 道家主张人应保持并蕴含朴素、纯真的自然天性,不要沾染虚伪、狡诈而玷污、损伤人的天性。- 成语出处:《老子》第十九章:“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。晋・陶潜《劝农》:“傲然自足,抱朴含真。 
- 含牙带角- 成语解释:亦作“含牙戴角”。有牙有角,形容兽类。 - 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兵略训》:“凡有血气之虫,含牙带角,前爪后距。” 
- 含牙戴角- 成语解释:见“含牙带角”。 - 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修务训》:“含牙戴角,前爪后距。” 
- 嫣然含笑- 成语解释:嫣然:美好的样子。 
 形容女子笑得很美。- 成语出处: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花姑子》:“斟酌移时,女频来行酒,嫣然含笑,殊不羞涩。” 
- 含垢藏瑕- 成语解释:见“含垢匿瑕”。 - 成语出处:《世说新语・德行》“未尝见其喜愠之色”刘孝标注引《嵇康别传》:“康性含垢藏瑕,爱恶不争于怀,喜怒不寄于颜。” 
- 含羞忍辱- 成语解释:含:包容;辱:耻辱。 
 形容忍受羞耻侮辱。-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6卷:“且含羞忍辱,待报仇之后,死亦未迟。” 
- 忍耻含垢- 成语解释:含忍耻辱。同“忍辱含垢”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上韩枢密书》:“好兵始祸者既足以为后嗣之累,则凡忍耻含垢以全人命,其为子孙之福,审矣。” 
- 满面含春- 成语解释:比喻心情喜悦舒畅,满脸笑容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回:“那女子才回过头来满面含春的向安公子道:‘尊客,这石头放在哪里?’” 
- 戴眉含齿- 成语解释:见“戴发含齿”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王夫之《石崖先生传略》:“夫孰知我兄弟之戴眉含齿,抱余疚于泉台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