仰的成语(共78个)
仰事俯畜
成语解释:上要侍奉父母,下要养活妻儿。泛指维持一家生活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上》:“是故明君制民之产,必使仰足以事父母,俯足以畜妻子。”
司农仰屋
成语解释:主管钱粮的官员一筹莫展,无计可施。形容国库空虚,财政拮据。
成语出处:黄小配《廿载繁华梦》第30回:“朝廷因连年国费浩烦,且因赔款又重,又要办理新政,正在司农仰屋的时候,势不免裁者经费。”
仰取俯拾
成语解释:低头拾地上的东西,抬头拿上面的东西。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货殖列传》:“以铁冶起,富至巨万。然家自父兄子孙约,俯有拾,仰有取。”
仰拾俯取
成语解释:见“仰取俯拾”。
成语出处:清・唐孙华《时世公子行》:“家藏金穴自封闭,仰拾俯取仍贪饕。”
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
成语解释: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;越钻研越觉得其艰深。表示极其敬仰之意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罕》:颜渊喟然叹曰:‘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,瞻之在前,忽焉在后,夫子循循然诱人。博我以文,约我以礼,欲罢不能,既竭吾才,如有所立卓尔,未由也已。’
钻坚仰高
成语解释:坚:疑难。
仰:抬头看。
指越钻研越深,越抬头看越高。形容努力深钻细研,力求达到高水平。亦作“钻坚研微”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罕》:“颜渊喟然叹曰:‘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。’”汉・赵壹《非草书》:“博学余暇,游手于斯,后世慕焉,专用为务,钻坚仰高,忘其罢劳。”
仰望终身
成语解释:仰望:依赖,指望。
封建礼教要求妇女从一而终,所以一辈子都要把丈夫当成唯一的依靠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下》:良人者,所仰望而终身也。
垂拱仰成
成语解释:垂:衣服下垂;拱:拱手;仰:脸向上。
指垂衣、拱手、仰首,等待成功。比喻坐享其成。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毕命》:嘉绩多于先王,予小子垂拱仰成。
仰屋著书
成语解释:仰:脸向上;著:写。
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。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南平元襄王伟传》:“下官历观世人,多有不好欢乐,乃仰眠床上,看屋梁而著书。千秋万岁,谁传此者。”
仰屋着书
成语解释:仰:脸向上;着:写。
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。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南平元襄王伟传》:“下官历观世人,多有不好欢乐,乃仰眠床上,看屋梁而着书。千秋万岁,谁传此者。”
久仰山斗
成语解释:山:指泰山;斗:指北斗。
长期地敬仰某人,如同仰望泰山北斗一样。多用作表示钦佩、仰慕之辞。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韩愈传赞》:学进仰之,如泰山北斗。
与世俯仰
成语解释:随波逐流,附和世俗。
成语出处:元《宋史・文苑传六・米芾》:“[米芾]又不能与世俯仰,故从仕数困。”
与世偃仰
成语解释:偃仰:俯仰。
指没有一定的主张,随大流。成语出处:《荀子・非相》:“与时迁徙,与世偃仰。”
六马仰秣
成语解释:形容乐声美妙,连马都抬起头倾听,不吃饲料。
成语出处:先秦・荀况《荀子・劝学》:“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,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。”
驷马仰秣
成语解释:语出《荀子·劝学》:“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,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。
”杨倞注:“仰首而秣,听其声也。
”谓驾车的马驻足仰首,谛听琴声。形容音乐美妙动听。成语出处:语出《荀子・劝学》:“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,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。”杨倞注:“仰首而秣,听其声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