乎的成语(共68个)
情见乎辞
成语解释:见:通“现”;乎:于。
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。成语出处:《易・系辞下》:“爻象动乎内,吉凶见乎外,功业见乎变,圣人之情见乎辞。”
运用之妙,存乎一心
成语解释:妙:巧妙;存乎:存在;心:指思考。
运用得巧妙;灵活;全在于善于动脑筋思考。也作省“运用一心”。原指在战争中;指挥作战要灵活地运用战略战术;而其中的巧妙;就是善于思考和判断。成语出处:元・脱脱等《宋史・岳飞传》:“阵而后战;兵法之常;运用之妙;存乎一心。”
取法乎上,仅得乎中
成语解释:取上等的为准则,也只能得到中等的。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。
成语出处:语出唐太宗《帝范》卷四:“取法于上,仅得为中,取法于中,故为其下。”
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
成语解释: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,在于各人的领会。
成语出处:《易・系辞上》:“纪而裁之,存乎变;推而行之,存乎通;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。”
出乎其类,拔乎其萃
成语解释:出:超过;类:同类;拔:超出;萃:草丛生的样子,引申为同类聚集。
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:“圣人之于民,亦类也。出于其类,拔乎其萃,自生民以来,未有盛于孔子也。”
戛戛乎其难矣
成语解释:戛戛:困难的样子。
形容极其困难。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答李翊书》:“惟陈言之务去,戛戛乎其难哉!”
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
成语解释:见:通“现”;显:明显。
看来是隐蔽的、最细微的,实际上是最明显、最具体的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,故君子慎其独也。”
取法于上,仅得乎中
成语解释:法:标准,规范。
取上等的为标准,也只能得到中等的。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。成语出处:唐・唐太宗《帝范》第四卷:“取法于上,仅得乎中,取法于中,故为其下。”
难乎为继
成语解释:难于继续下去。
成语出处:清・王夫之《读通鉴论・汉元帝三》:“赵充国持重以破羌,功莫盛矣!二十余年而羌人复反,吾故曰:难乎为继也。”
难乎为情
成语解释:见“难以为情”。
成语出处: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绛妃》:“斯时也,伤春者有难乎为情之怨,寻胜者作无可奈何之歌。”
无乎不可
成语解释:犹无可无不可。谓听任。
成语出处:鲁迅《彷徨・在酒楼上》:“他们的老子要他们读这些;我是别人,无乎不可的。”
取法乎上
成语解释:法:标准,规范。
取上等的为标准,也只能得到中等的。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。成语出处:老舍《我怎样写火葬》:“假若文艺作品的目的只是为给人娱乐,那么像《战争与和平》那样的作品便根本不应存在。我们似应当‘取法乎上’吧?”
满口之乎者也
成语解释:满口文言词语。指人物的书呆子气。
成语出处:鲁迅《呐喊・孔乙己》:“他对人说话,总是满口之乎者也,教人半懂不懂的。”
出乎意外
成语解释:用于意想、预料之外。
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5回:“不想姑娘闹了个皮子,蔫蔫儿的受了,自己倒出乎意外,一时抓不着话岔儿。”
出乎意料
成语解释:指出人意料。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发刊词》:“准备对付可能的突然事变,使党和革命不在可能的突然事变中遭受出乎意料的损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