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炙的成语

炙的成语(共25个)

  • 人口

    kuài zhì rén kǒu

    成语解释:脍:细切的肉;炙:烤熟的肉。
    肉菜味道鲜美;使人爱吃。

    成语出处:五代 王定保《唐摭言・卷十・海叙不遇》:“李涛,长沙人也,篇咏甚著,如‘水声长在耳,山色不离门’,……皆脍炙人口。”

  • 残杯冷

    cán bēi lěng zhì

    成语解释:残:剩余;杯:指酒;炙:烤肉。
    指吃剩的饭菜。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。

    成语出处: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・杂艺》:“唯不可令有称誉,见役勋贵,处之下坐,以取残杯冷炙之辱。”

  • 手可热

    zhì shǒu kě rè

    成语解释:炙:烤。
    热得烫手。比喻气焰盛;权势大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杜甫《丽人行》:“炙手可热势绝伦,慎莫近前丞相嗔。”

  • 残羹冷

    cán gēng lěng zhì

    成语解释:残:剩余的;羹:有浓汁的食品;炙:烤熟的肉。
    喝剩下的酒食。可泛指吃剩下的饭菜。旧时引申为权贵们的施舍。有时亦比喻饮食节俭;生活清苦。也作“残杯冷炙”、“羹残炙冷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4回:“乒乒乓乓,把吃剩的残羹冷炙,翻的到处都是。”

  • 余杯冷

    yú bēi lěng zhì

    成语解释:指吃剩下来的酒食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汤显祖《牡丹亭・寻梦》:“受用余杯冷炙,胜如剩粉残膏。”

  • 无病自

    wú bìng zì jiǔ

    成语解释:灸:灼,多指中医用艾叶等灼烧身体某一部分的医疗方法。
    比喻自找苦吃或自寻烦脑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盗跖》:“柳下季曰:‘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?’孔子曰:‘然,丘所谓无病而自炙也。’”

  • 热可

    rè kě zhì shǒu

    成语解释:火热可以灼手。比喻权势显赫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郑棨《开天传信记》:“安乐公主,上之季妹也。附会韦氏,热可炙手,道路惧焉。”

  • 风吹

    rì zhì fēng chuī

    成语解释:太阳烤,烈风吹。形容长途跋涉之苦。亦作“日炙风筛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锁白猿》第一折:“万里驱驰,二年经纪,非容易,受了些日炙风吹,今日个才盼得还乡地。”

  • 见弹求鸮

    jiàn dàn qiú xiāo zhì

    成语解释:鸮:鸟名,猫头鹰。
    看到弹丸,就想得到鸟的炙肉。比喻过早估计实效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齐物论》:“且女亦大早计,见卵而求时夜,见弹而求鸮炙。”

  • 凤烹龙

    zhì fèng pēng lóng

    成语解释:烹:煮。
    形容菜肴极为丰盛、珍奇。比喻作家的艺术技巧高明。

  • 肤皲足

    zhì fū jūn zú

    成语解释:皮肤晒焦,足部冻裂。形容农民耕作的辛苦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宋濂《阅江楼记》:“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,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。”

  • 鸡渍酒

    zhì jī zì jiǔ

    成语解释:指以棉絮浸酒,晒干后裹烧鸡,携以吊丧。后遂用为不忘恩的典实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徐穉传》“穉尝为太尉黄琼所辟,不就”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《后汉书》:“穉诸公所辟虽不就,有死丧负笈赴吊。常於家豫炙鸡一只,以一两绵絮渍酒中,暴乾以裹鸡,径到所起冢外,……醊酒毕,留谒则去,不见丧主。”

  • 手而热

    zhì shǒu ér rè

    成语解释:炙:烤。
    比喻权势大,气焰盛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董传策传》:“嵩久握重权,炙手而热。”

  • 雨淋日

    yǔ lín rì zhì

    成语解释:炙:烤。
    雨里淋,太阳晒。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石鼓歌》:“雨淋日炙野火燎,鬼物守护烦撝呵。”

  • 杯残

    bēi cán zhì lěng

    成语解释:炙:烤肉。
    指残剩的饭菜。也指权贵施舍的东西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陆游《题少陵画像》诗:“杯残炙冷正悲辛,仗内斗鸡催赐锦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