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豪的成语

豪的成语(共60个)

  • 巧取

    qiǎo qǔ háo duó

    成语解释:巧取:耍弄各种花招骗取;豪夺:仗势强占。
    耍花招骗取;用强硬手段夺得。指用各种不正当的办法夺取财物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》:“怪君何处得此本,上有桓玄寒具油;巧偷豪夺古来有,一笑谁似痴虎头。”

  • 绿林

    lù lín háo jié

    成语解释:指绿林中出众的人物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渔《玉搔头・逼氛》:“有谁人道我的不是,又喜得有两个绿林豪杰率众来归,要助我力图大事。”

  • 放不羁

    háo fàng bù jī

    成语解释:羁:束缚。
    形容人性情豪迈直爽气魄大而不受拘束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清史稿・文艺传・侯方域》:“(方域)性豪迈不羁,为文有奇气。”

  • 劣绅

    tǔ háo liè shēn

    成语解释:旧社会农村中有钱有势的地主、恶霸和品行恶劣的退职官僚。土豪:地方上的豪强;劣绅:依势欺人的恶霸地主和退职官僚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茅盾选集・封建的小市民文艺》:“小市民痛恨贪官污吏,土豪劣绅。”

  • 言壮语

    háo yán zhuàng yǔ

    成语解释:豪:豪迈;壮:雄壮。
    指言语豪迈雄壮。

    成语出处:茅盾《老兵的希望》:“即使他的作品有革命乐观主义的豪言壮语,那么未必有大气磅礴,感人极深。”

  • 五陵

    wǔ líng háo qì

    成语解释:谓高门贵族的豪迈气概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王粲登楼》第三折:“我怎肯与鸟兽同群,豺狼作伴,儿曹同辈,兀的不屈沉杀五陵豪气。”

  • 奢放逸

    háo shē fàng yì

    成语解释:奢:过分,过多;逸:安闲。
    气魄特别豪放,不受任何拘束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魏书・曲阳侯素延传》:“中山平,拜幽州刺史,豪奢放逸,左迁上谷太守,后赐爵曲阳侯。”

  • 情壮志

    háo qíng zhuàng zhì

    成语解释:豪迈的情怀;远大的志向。

    成语出处:茅盾《温故以知新》:“他们大多数两鬓添霜,然而豪情壮志,更见坚强。”

  • 情逸致

    háo qíng yì zhì

    成语解释:豪情:指兴奋豪放的感情;逸致:悠闲脱俗的情趣。
    兴奋豪放的情感和洒脱的情趣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梁章钜《楹联丛话・三话・上・戏楼旧联》:“记得丁歌甲舞,曾醉昆仑,豪情逸致,飘飘若仙。”

  • 横跋扈

    háo hèng bá hù

    成语解释:跋扈:专横暴戾。
    横行凶暴,为非作歹,专横暴虐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郑处海《明皇杂录・李遐周》:“禄山豪横跋扈,远近忧之,而上意未寤,一日遐周隐去,不知所之。”

  • 暴取

    bào qǔ háo duó

    成语解释:豪:强横。
    用暴力劫夺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策断上》:“国用不足,则加赋于民,加赋而不已,则凡暴取豪夺之法,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。”

  • 夺巧取

    háo duó qiǎo qǔ

    成语解释:豪夺:强抢;巧取:软骗。
    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。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》:“巧偷豪夺古来有,一笑谁似痴虎头。”

  • 厘之差,将致千里

    háo lí zhī chā , jiāng zhì qiān lǐ

    成语解释:豪:通“毫”;厘:很小的计量单位;差:差异;致:招引。
    指极其微小的差错,最终会造成很大的错误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陶侃传》:“然某等区区,实恐理失于内,事败于外,豪厘之差,将致千里,使荆蛮乖离,西嵎不守,唇亡齿寒,侵逼无限也。”

  • 末不掇,将成斧柯

    háo mò bù duō , jiāng chéng fǔ kē

    成语解释:豪,通“毫”。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,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,就很困难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逸周书・观周》:“绵绵不绝,蔓蔓奈何?豪末不掇,将成斧柯。”孔晁注:“此言防患在微也。”

  • 厘不伐,将用斧柯

    háo lí bù fá , jiāng yòng fǔ kē

    成语解释:豪,通“毫”。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,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,就很困难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苏秦列传》:“《周书》曰:‘绵绵不绝,蔓蔓奈何?豪厘不伐,将用斧柯,前虑不定,将有大患,将奈之何?’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