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的成语(共58个)
言必信,行必果
成语解释:信:守信用;果:果断,坚决。
说了就一定守信用,做事一定办到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:“言必信,行必果,硁硁,固执然小人哉!”
猪八戒吃人参果,全不知滋味
成语解释:比喻吃东西狼吞虎咽,来不及细尝。也比喻看书做事贪多务得,实则无所收获。
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“你这奴才,‘猪八戒吃人参果,全不知滋味’!”
前因后果
成语解释:佛教讲;先前种什么因;后来就结什么果;指事情发生的起因和它的结果。指事情的全部过程。
成语出处:梁 萧子显《南齐书・高逸传论》:“史臣曰:‘今树以前因,报以后果,业行交酬,连琐相袭。’”
后果前因
成语解释:起因和结果。泛指事情的整个过程。
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・高逸传》:儒家之教,宪章祖述,引古证今,于学易悟。今树以前因,报以后果,业行交酬,连锁相袭。
果不其然
成语解释:果然如此。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。
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我说:‘姑老爷今非昔比,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,只怕姑老爷还不稀罕。’,今日果不其然。”
先花后果
成语解释:旧时比喻先生女后生男。
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・李玉英狱中讼冤》:“生下三女一男:儿子名承祖,长女名玉英,次女名桃英,三女名月英。元来是先花后果的,倒是玉英居长,次即承祖。”
杀敌致果
成语解释:致:使得到;果:果敢除敌。
勇敢杀敌,建立战功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二年》:“杀敌为果,致果为毅。”
食不果腹
成语解释:果:充实。
吃不饱肚子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逍遥游》:“適莽苍者,三餐而反,腹犹果然。”
硕果仅存
成语解释:大的树上唯一留存下来的大果子。比喻由于时间的推移;留存下来仅存的人或事物。
成语出处:清・候方域《彭容园文序》:“今则曾未须臾,而生死聚散,升沉显晦之变不可胜穷,而彭子获以硕果独存,岂非天哉。”
言言善果
成语解释:言言:说好话。
多说劝人行善的话,必有好处。勇猛果敢
成语解释:形容处事勇敢决断。
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翟方进传》:“勇猛果敢,处事不疑。”
来因去果
成语解释:指事情的来龙去脉。
成语出处:谢觉哉《不惑集・领会》:“领会是‘心领神会’,不仅懂得文件的意义,而且懂得文件的来因去果。”
因果报应
成语解释:因果:原因和结果。
佛教迷信,认为今生种什么因,来生结什么果,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。成语出处:唐・慧立本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第七卷:“唯谈玄论道,问因果报应。”
自食其果
成语解释:自己吃自己种下的恶果。形容自己做坏事;自己受害。
成语出处:茅盾《〈呼兰河传〉序》:“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,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。
果如其言
成语解释:果:果真,诚然。
指事物的发展变化果然像所说的那样。成语出处:晋・葛洪《抱朴子・至理》:“果如其言,吕后德之,而逼令强食之,故令其道不成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