躁的成语(共17个)
- 戒骄戒躁- 成语解释:戒:警惕;防备;躁:性急;警惕骄傲;防备急躁。 - 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戒骄戒躁,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。” 
- 少安勿躁- 成语解释:少:略微;安:安定;躁:急躁。 
 稍微耐心点,不要急躁。- 成语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9回:“愿少安勿躁!且待千秋军火到此,一探彼会内情,如有实际,再谋举事。” 
- 少安毋躁- 成语解释:毋:不要。 
 暂且安心等一会儿;不要急躁。-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答吕毉山人书》:“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,听仆所为,少安无躁。” 
- 不骄不躁- 成语解释:骄:骄傲;躁:急躁。 
 不骄傲;不急躁。- 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》:“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(行动和作战)和团结人民的政策,不犯大错误,谦虚谨慎,不骄不躁,是完全有办法的。” 
- 暴躁如雷- 成语解释:暴:暴烈;躁:急躁。 
 形容大发脾气或十分着急的样子。-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・李玉英狱中讼冤》:“李雄见打得这般光景,暴躁如雷,翻天作地,闹将起来。” 
- 少安无躁- 成语解释:稍稍安静,不要急躁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答吕医山人书》:“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,听仆之所为,少安无躁。” 
- 急躁冒进- 成语解释:想赶快达到目的,不经仔细考虑或准备就急于行动。 - 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》:“急躁冒进或保守,都是不按实际情况办事,都是主观主义。” 
- 心浮气躁- 成语解释:形容人性情浮躁,做事不踏实。 - 成语出处:高阳《胡雪岩全传・平步青云》中册:“自己没有应付不了的人,也很少心浮气躁过,此刻是怎么回事?” 
- 稍安毋躁- 成语解释:稍:稍微;毋:不要。 
 稍微安静一下,不要急躁。- 成语出处:曹禺《北京人》第一幕:“曾皓(带着那种稍安毋躁的神色):不,不,你让她自己考虑。” 
- 焦躁不安- 成语解释:焦急烦躁,心神不定。 
- 凤狂龙躁- 成语解释:形容心情烦躁,精神失常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韩偓《喜凉》诗:“炉炭烧人百疾生,凤狂龙躁减心情。” 
- 飞扬浮躁- 成语解释:轻浮急躁。 - 成语出处:《朱子全书・论语一》:“飞扬浮躁,所学安能坚固。” 
- 矜平躁释- 成语解释:指心平气和,有涵养。 - 成语出处:《负曝闲谈》第十三回:“就以陈铁血这样的矜平躁释,也要被他们鼓动起来,其余初出茅庐的少年子弟,是更不用说了。” 
- 心烦意躁- 成语解释:见“心烦意乱”。高和《越轨诉讼》:“牛王强被她缠得~,她一走,牛王强立刻吐一口气,骂了一句:‘真他妈的。 
 ’”。
- 蝇声蛙躁- 成语解释:苍蝇、青蛙无休止地叫。比喻低劣的、无病呻吟的诗文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钱谦益《〈范玺卿诗集〉序》:“今也生乎百世之下,欲以其蝇声蛙躁,追配古人,俪然以李杜相命,浸假而膏唇拭舌,訾议其短长,蜉蝣撼大树,斯可为一笑已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