辟的成语(共27个)
天开地辟
成语解释:①犹言开天辟地。②谓天然形成。
成语出处:宋・欧阳修《晋祠》诗:“天开地辟真主出,犹须再驾方凯旋。”宋・洪适《奉礼歌》:“斗转参横将旦,天开地辟如春。”元・刘致《端正好・上高监司》套曲:“天开地辟由盘古,人物才分下土。”
开疆辟土
成语解释:开:开拓;疆:边疆;辟:开辟;土:国土。
开拓疆域,扩展领土。成语出处:清・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第十卷:“高宗皇帝开疆辟土,仁育义征,决不以平定一隅遽形夸大。”
放辟淫侈
成语解释:见“放僻淫佚”。
成语出处:清・刘大櫆《诗集>序》:余观今之为友者,无故而聚于一室,酒食嬉戏,相与为放辟淫侈之谈。”
各辟蹊径
成语解释:各自寻求管道,另谋发展。
鸿蒙初辟
成语解释:鸿蒙:古人认为天地开辟之前是一团浑沌的元气。
开天辟地。指刚刚开始出现人类世界。成语出处:宋・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・太上君开天经》:“太初始分别天地清浊,剖判涬溟鸿蒙。”
凌迟重辟
成语解释:凌迟:即剐刑,古代的一种酷刑;重辟:即大辟,古指死刑。
先砍断罪犯的肢体,然后再割断咽喉,使犯人受尽痛苦而死。也泛指死刑。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十:具疏奏闻,刑部以为人妖败俗,律所不载,拟成凌迟重辟,决不待时。
三征七辟
成语解释:三、七:泛指多次;征、辟:征召,荐举。
指朝廷多次征名为官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王褒传》:“于是隐居教授,三征七辟,皆不就。”
汪洋辟阖
成语解释:汪洋:水势浩大;辟阖:开和关。
水势浩大而开关有制。比喻文笔言谈酣畅淋漓,放得开,收得拢。至信辟金
成语解释:至信:最信实,最真诚;辟:排除;金:古人用作信物的金玉之类。
指最大的诚信无需借用金玉之类的信物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庚桑楚》:“至仁无亲,至信辟金。”
不辟斧钺
成语解释:斧钺:古代的兵器。
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。形容将士英勇无畏,或烈士忠义不屈。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赵充国传》:“不敢避斧钺之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