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瑕的成语

瑕的成语(共65个)

  • 白璧无

    bái bì wú xiá

    成语解释:璧:古代玉器;扁圆形;中间有孔;瑕:玉表面的斑痕。
    洁白的玉器上没有一点斑痕。比喻人或事物十全十美;毫无缺点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13卷:“问:‘不曾博览空王教略,借玄机试道看。’师曰:‘白璧无暇,卞和刖足。’”

  • 不掩瑜

    xiá bù yǎn yú

    成语解释:瑕:玉上的斑点;瑜:玉的光彩。
    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;缺点是次要的;优点是主要的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聘义》:“瑕不揜瑜,瑜不揜瑕,忠也。”

  • 涤秽荡

    dí huì dàng xiá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涤瑕荡秽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礼志一》:“殿下以命世之资,属当倾危之运,礼乐征伐,翼成中兴,将涤秽荡瑕,拨乱反正。”

  • 白玉无

    bái yù wú xiá

    成语解释:瑕:玉上的赤色斑点。
    洁白的美玉上没有一点疵斑。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・吉州福寿和尚》:“问:‘不曾博览空王教略,借玄机试道看。’师曰:‘白玉无瑕,卞和刖足。’”

  • 含垢弃

    hán gòu qì xiá

    成语解释:包容污垢,不责过失。形容宽宏大度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元稹《上门下裴相公书》:“况当今陛下在宥四海,与人为天,特降含垢弃瑕之书,且授随才任能之柄于阁下。”

  • 指瑜

    tì xiá zhǐ yú

    成语解释:谓揭示优缺点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袁宏道《送徐太府见可入计序》:“士之执举子业者盈庭,公摘瑕指瑜,无不心折。”

  • 藏疾

    yǎn xiá cáng jí

    成语解释:掩:遮盖。
    瑕:玉上的斑点,比喻缺点。
    藏:隐瞒。
    疾:毛病,过错。
    掩盖缺点,隐瞒过错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凉武昭王李玄盛传》:“至于掩瑕藏疾,涤除疵垢,朝为寇仇,夕委心膂,虽未足希准古人,粗亦无负于新旧。”

  • 瑜互见

    xiá yú hù jiàn

    成语解释:瑜:玉的光泽;见:显露。
    比喻优点;缺点都有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平步青《霞外捃屑》:“升庵论文,瑕瑜互见。”

  • 白璧微

    bái bì wēi xiá

    成语解释:璧:中间有孔的扁圆形玉器;瑕:玉上的斑点。
    洁白的玉上的小斑点。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的不足之处;美中不足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萧统《陶渊明集>序》:“白璧微瑕,惟在《闲情》一赋。”

  • 白玉微

    bái yù wēi xiá

    成语解释:白玉上的小斑点。比喻有些小缺点,美中不足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吴兢《贞观政要・公平》:“君子小过,盖白玉之微瑕;小人小善,乃铅刀之一割。”

  • 瑜不掩

    yú bù yǎn xiá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优点掩盖不了缺点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聘义》:“瑕不揜瑜,瑜不揜瑕,忠也。”

  • 可击

    wú xiá kě jī

    成语解释:瑕:比喻事物的缺点。
    完美无缺,无可指责。

    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历史・史剧、现实》:“关于人物的性格、心理、习惯,时代的风俗、制度、精神,总要尽可能的收集材料,务求其无瑕可击。”

  • 不掩玉

    xiá bù yǎn yù

    成语解释:瑕:玉上的斑点。
    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,缺点是次要的,优点是主要的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邵博《闻见后录》第四卷:“惜哉仲淹,寿不永乎,非不废是,瑕不掩玉。”

  • 美玉无

    měi yù wú xiá

    成语解释:瑕:玉斑。
    美玉上面没有一点小斑。比喻人或事物完美的无缺点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三折:“他是个娇滴滴美玉无瑕,粉脸生春,云鬓堆鸦。”

  • 录用

    qì xiá lù yòng

    成语解释:原谅过去的过失,重新录用。

    成语出处:三国・吴 陆瑁《与暨艳书》:“加今王业始建,将一大统,此乃汉高弃瑕录用之时也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