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毛的成语

毛的成语(共180个)

  • 举细事

    máo jǔ xì shì

    成语解释:毛举:列举琐碎的事情。
    烦琐地列举细小事情,加以责难或攻击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陈亮《论励臣之道》:“而群臣邈焉不知所急,毛举细事,以乱大谋。”

  • 自惜羽

    zì xī yǔ máo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。

  • 摇羽

    yáo yǔ máo shàn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摇鹅毛扇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孙犁《秀露集・耕堂读书记(一)》:“小说和戏剧上的诸葛亮,几百年来在群众中,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形象,即所谓摇羽毛扇的人物。”

  • 求疵

    chuī máo qiú cī

    成语解释:求:寻找;疵:缺点;小毛病。
    吹开皮上的毛;寻找里面的疤痕。比喻故意挑剔毛病;寻找差错。

    成语出处:韩非《韩非子・大体》:“不吹毛而求小疵,不洗垢而察难知。”

  • 求瑕

    pī máo qiú xiá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披毛求疵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北史・崔浩传》:“是以妄张贼势,披毛求疵,冀得肆心。”

  • 信外轻

    xìn wài qīng máo

    成语解释:佛教语。信心动摇不定,像鸿毛轻飘浮动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观经玄义分》:“况我信外轻毛,敢知旨趣。”

  • 反裘

    ài máo fǎn qiú

    成语解释:古时穿皮毛衣服,毛的一面向外。比喻不重视根本,轻重倒置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新序・杂事二》:“魏文侯出游,见路人反裘而负刍,文侯曰:‘胡为反裘而负刍?’对曰:‘臣爱其毛。’文侯曰:‘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邪?’”

  • 求瑕

    chuī máo qiú xiá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吹毛求疵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步骘传》:“擿抉细微,吹毛求瑕。”

  • 索疵

    chuī máo suǒ cī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吹毛求疵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杜林传》:“及至其后,渐以滋章,吹毛索疵,诋欺无限。”

  • 换髓

    fá máo huàn suǐ

    成语解释:削去旧的毛发,换去旧的骨髓。比喻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梅鼎祚《昆仑奴》第四折:“你此去伐毛换髓,变姓逃形,我何处会得你着。”

  • 发丝粟

    máo fà sī sù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十分细小的事物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欧阳洵《上欧阳内翰第一书》:“方是之时,天下之人,毛发丝粟之才,纷纷然而起。”

  • 发之功

    máo fà zhī gōng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极微小的功劳。

    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 曹植《求自试表》:“窃不自量,志在授命,庶立毛发之功,以报所受之恩。”

  • 七孔

    sān máo qī kǒng

    成语解释:《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》唐张守节正义:“心重十二两,中有七孔,三毛,盛精汁三合,主藏神。
    ”因以“三毛七孔”指心思,心机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扁鹊仓公列传》唐张守节正义:“心重十二两,中有七孔,三毛,盛精汁三合,主藏神。”

  • 不辨

    tún máo bù biàn

    成语解释:《汉书·沟洫志》“河复北决于馆陶,分为屯氏河”唐颜师古注:“而隋室分析州县,误以为毛氏河,乃置毛州,失之甚矣。
    ”后因以“屯毛不辨”喻不能分辨相近或相似的事物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沟洫志》“河复北决于馆陶,分为屯氏河”唐颜师古注:“而隋室分析州县,误以为毛氏河,乃置毛州,失之甚矣。”

  • 龙甲

    fèng máo lóng jiǎ

    成语解释:凤的羽毛,龙的鳞甲。比喻珍贵之物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袁中道《石浦先生传》:“旧有传奇二种,置于笥中,为鼠子嚼坏,凤毛龙甲,竟不存于世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