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差的成语

差的成语(共71个)

  • 若毫厘,谬以千里

    chā ruò háo lí , miù yǐ qiān lǐ

    成语解释: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,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经解》:“《易》曰:‘君子慎始,差若毫厘,缪以千里。’”

  • 豪厘之,将致千里

    háo lí zhī chā , jiāng zhì qiān lǐ

    成语解释:豪:通“毫”;厘:很小的计量单位;差:差异;致:招引。
    指极其微小的差错,最终会造成很大的错误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陶侃传》:“然某等区区,实恐理失于内,事败于外,豪厘之差,将致千里,使荆蛮乖离,西嵎不守,唇亡齿寒,侵逼无限也。”

  • 失之千里,若毫厘

    shī zhī qiān lǐ , chà ruò háo lí

    成语解释:指细微的失误,可导致巨大的差错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魏征《隋书・天文志上》:“失之千里,差若毫厘,大象一乖,馀何可验!”

  • 例行

    lì xíng chāi shì

    成语解释:指按照规定或惯例处理的公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杜鹏程《保卫延安》第六章:“现在还要来查对一番,只不过是为了完成例行差事罢了。”

  • 毫厘

    bù chā háo lí

    成语解释:不差一毫一厘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李昉《太平广记》第158卷引《玉堂闲话・许生》:“显晦之事,不差毫厘矣。”

  • 毫发

    bù chā háo fà

    成语解释:毫、发:都是古代的长度名,十毫为发,十发为厘,形容细微。
    形容一点儿也不差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张说《进浑仪表》:“令仪半在地上,半在地下,晦朔弦望,不差毫发。”

  • 履足

    lǚ zú cī jiān

    成语解释:足与足,肩与肩相接近,形容极亲近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王道孺《与何炯书》:“岂复得与二三士友,抱接膝之欢,履足差肩,摛绮糓之清文,谈希微之道德。”

  • 卖富

    mài fù chà pín

    成语解释:谓对于富人,得钱便予以免除差役;对于穷人,便任意征派劳役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6卷:“我只道只有阳世间贪官污吏受财枉法,卖富差贫,岂知阴间也自如此!”

  • 隔三

    gé sān chà wǔ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时常发生。

    成语出处:萧红《回忆鲁迅先生》:“牛奶,鸡汤之类,为了医生所嘱也隔三差五地吃着。”

  • 两错

    sān chā liǎng cuò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偶然的差错。

    成语出处:魏巍《东方》第四部第七章:“你要出了三差两错,叫小堆八在前方知道了,我们可怎么对得起他!”

  • 强意

    chā qiáng yì
  • 寸而度之,至丈必

    cùn ér dù zhī , zhì zhàng bì chā

    成语解释:度:量;至:到;差:误差。
    一寸一寸地量到丈,必然会有误差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泰族训》:寸而度之,至寸必差;铢而称之,至石必过。

  • 两讹

    yī chà liǎng é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一差二错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二十卷:“如若不听我言语,逼迫女儿一差两讹,与你干休不得!”

  • 慰人意

    chā wèi rén yì

    成语解释:很能使人的心感到安适。指某种情况使人满意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答范梦得二首》:频得潞公手笔,皆详悉精好,富公必时见之,闻其似四十许人,信否?君实固甚清安。得此数公无恙,差慰人意。

  • 栉比鳞

    zhì bǐ lín cǐ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栉比鳞次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五代・王定保《唐摭言・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》:“迩来林栖谷隐,栉比鳞差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