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的成语(共119个)
- 齐王舍牛- 成语解释:比喻在上位者悲悯爱护天下百姓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上》:“王(齐宣王)坐于堂上,有牵牛而过堂下者,王见之,曰:‘牛何之?’对曰:‘将以衅钟。’王曰:‘舍之。吾不忍其觳觫,若无罪而就死地。’对曰:‘然则废衅钟与?’曰:‘何可废也?以羊易之。’” 
- 一齐众咻- 成语解释:咻:喧闹。 
 一个人教导,众人吵闹干扰。比喻学习的环境不好,干扰很大。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:一齐人傅之,众楚人咻之,虽日挞而求齐也,不可得矣。 
- 齐傅楚咻- 成语解释:傅:辅助,教导;咻:吵闹。 
 齐人辅导,楚人干扰。比喻势孤力单,观点或意见支持的人很少。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:一齐人傅之,众楚人咻之,虽日挞而求其齐也,不可得矣;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,虽日挞而求其楚,亦不可得矣。 
- 岑楼齐末- 成语解释:只比较末端,方寸的木头也可高过高楼。比喻不从本着手,则无法认清事实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下》:“不揣其本而齐其末,方寸之木,可使高于岑楼。”《幼学琼林・卷三・人事类》:“岑楼齐末,不识高卑。” 
- 明齐日月- 成语解释:光辉灿烂可以与日月相比拟。旧时多用于称颂圣贤、帝王。 - 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经解》:天子者,与天地参,故德配天地,兼利万物,与日月并明,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。 
- 大时不齐- 成语解释:大时:天时。 
 指天时生杀万物不在同一时令。- 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学记》:君子曰:大德不官,大道不器,大信不约,大时不齐。察于此四者,可以有志于学矣。 
- 金鼓齐鸣- 成语解释:金鼓:古时军队演习、作战时用以助军威、壮声势的金钟和战鼓。 
 金钟战鼓一齐鸣响。形容战斗激烈;士气高昂。-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・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金鼓以声气也。” 
- 齐心一力- 成语解释:同“齐心协力”。 -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臧洪传》:“凡我同盟,齐心一力,以致臣节,陨首丧元,必无二志。” 
- 齐整如一- 成语解释:非常整齐。 - 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郑浑传》:“入魏郡界,村落齐整如一,民得财足用饶。” 
- 比肩齐声- 成语解释:比喻地位、声望相等或相近。 - 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书・吾粲传》:“虽起孤傲,与同郡陆逊、卜静等比肩齐声矣。” 
- 方驾齐驱- 成语解释:方驾:并排驾马车;齐驱:一齐快跑。 
 并排套着几匹马一齐快跑。比喻彼此力量、地位、才能等不相上下。- 成语出处:《北史・周宣帝纪》:“令四后方驾齐驱,或有先后,便加谴责。” 
- 齐人攫金- 成语解释:攫:夺取。 
 比喻利欲熏心而不顾一切。- 成语出处:战国・郑 列御寇《列子・说符》:“昔齐人有欲金者,清旦衣冠而之市,适鬻金者之所,因攫金而去。” 
- 邹缨齐紫- 成语解释:比喻上行下效。 - 成语出处:先秦・韩非《韩非子・外储说左上》:“齐桓公好服紫,一国尽服紫,当是时也,五素不得一紫。”又“邹君好服长缨,左右皆服长缨,缨甚贵。” 
- 鼓角齐鸣- 成语解释:鼓:战鼓;角:古代军队中的乐器,即号角。 
 战鼓响,号角鸣。形容军队出击时的雄壮阵势。-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九回:“前面鼓角齐鸣,一彪军出,放过马谡,拦住张郃。” 
- 齐心并力- 成语解释:众人一心,共同努力。亦作“齐心同力”、“朋心合力”、“齐心协力”、“齐心合力”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7回:“上托兄长虎威,深感众头领之德,齐心并力,救拔贱体,肝胆涂地,难以报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