围的成语(共19个)
- 十围五攻- 成语解释:兵力超过敌人十倍就可以包围它,超过五倍就可以攻击它。 - 成语出处:《孙子・谋攻》:“故用兵之法,十则围之,五则攻之。” 
- 围魏救赵- 成语解释:指攻击敌人后方;迫使进攻的敌人撤回兵力的战术。魏、赵:战国时的国名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0回:“曹军劫粮,曹操必然亲往;操即自出,寨心空虚,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;操闻之,必速还。此孙膑‘围魏救赵’之计也。” 
- 珠围翠绕- 成语解释:珍珠、翡翠团团围绕。形容豪华、富贵或女子服饰华丽。也形容美女侍从众多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金好问《书贻第三女珍》:“珠围翠绕三花树,李白桃红一捻春。” 
- 围城打援- 成语解释:指一种战术。进攻的一方以部分兵力包围据守城镇之敌,诱使敌人从其他地方派兵援救,然后以事先部署好的主力部队歼灭敌人的援军。 - 成语出处:杜鹏程《保卫延安》第五章:“‘围城打援’的办法,不是常使用吗?” 
- 翠绕珠围- 成语解释:翠:翡翠;绕:围绕;珠:珍珠;围:包围。 
 形容富家女子的华丽装饰,也比喻随从侍女很多。- 成语出处:元・曾瑞《哨遍・麈腰》套曲:“金妆锦砌,翠绕珠围,卧铺绣褥酿春光。” 
- 带减腰围- 成语解释:语本《梁书·昭明太子统传》:“体素壮,腰带十围,至是减削过半。 
 ”常用以形容病愁瘦损。- 成语出处:语出《梁书・昭明太子统传》:“体素壮,腰带十围,至是减削过半。” 
- 杨虎围匡- 成语解释: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扞孔子呴将适陈,过匡……匡人闻之,以为鲁之阳虎。 
 阳虎尝暴匡人,匡人于是遂止孔子。孔子状类阳虎,拘焉五日。”杨,通“阳”。后因以“杨虎围匡”指因貌似而产生误会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孔子世家》:“扞孔子呴将适陈,过匡……匡人闻之,以为鲁之阳虎。阳虎尝暴匡人,匡人于是遂止孔子。孔子状类阳虎,拘焉五日。” 
- 珠绕翠围- 成语解释:珠:珍珠;翠:翡翠。 
 形容妇女雍容华贵的妆饰。- 成语出处:清・洪昇《长生殿・棋游》:“纷纭,绣幕雕轩,珠绕翠围,争妍夺俊。” 
- 鲁酒围邯郸- 成语解释:比喻遭受陷害、无端蒙祸或莫名其妙地受到牵扯,株连。 - 成语出处:《庄子・ 胠箧》:“鲁酒薄而邯郸围。”许慎注《淮南》云:『楚会诸侯,鲁赵俱献酒与楚王。鲁酒薄而赵酒厚。楚之主酒吏求酒与赵,赵不与。吏怒,乃以赵厚酒易鲁薄酒奏之。楚王以赵酒薄故围邯郸也。」鲁国将自己的差酒说成是赵国的,将赵国的好酒说成是自己的,害得赵国被楚王围攻;另有一说:唐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:“楚宣王朝诸侯,鲁恭公后至而酒薄。宣王怒,欲辱之。恭公不受命,乃曰:『我,周公之胤,长于诸侯……我送酒已失礼,方责其薄,无乃太甚!』遂不辞而还。宣王怒,乃发兵与齐攻鲁。梁惠王常欲击赵而畏楚救。楚以鲁为事,故梁得围邯郸。”鲁因酒不好(或少)惹楚王围攻,梁王趁楚攻鲁之机围了赵。赵被围皆因鲁酒薄。 “鲁酒旁围”、“鲁酒薄而邯郸围”同此。 
- 十围之木,始生如蘖- 成语解释:十围:形容极其粗大;蘖:树木的嫩芽。 
 十围粗的大树,初生时只是一棵嫩芽。比喻事物是由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。- 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枚乘传》:夫十围之木,始生如蘖。 
- 铜围铁马- 成语解释:比喻坚固的阵势。 - 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意大利建国三杰传》:“奔突飘忽于铜围铁马之中,为意大利国民一天然之陆军学校。” 
- 尝在围中- 成语解释:曾在被包围之中。 
- 翠围珠裹- 成语解释:翠:翡翠;围:包围;珠:珍珠。 
 形容富家女子的华丽装饰。- 成语出处:欧阳山《苦斗》:“这西门口一带地方,有多少翠围珠裹,身娇肉贵的姑娘,却偏偏都没有长好,单单何家一个丫头,长得这么好,好得出奇。” 
- 翠围珠绕- 成语解释:翠:翡翠;珠:珍珠。 
 形容富家女子的华丽装饰。亦比喻随从侍女众多。- 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四十六回:“听一派凤管鸾箫,见一簇翠围珠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