衅的成语(共20个)
- 观衅伺隙- 成语解释:衅、隙:破绽、漏洞。 
 探察对方的破绽、漏洞,以待时机。- 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书・陆逊传》:“且阻兵无众,古之明鉴,诚宜暂息进取小规,以蓄士民之力,观衅伺隙,庶无悔吝。” 
- 三衅三浴- 成语解释:衅:以香涂身。 
 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。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。- 成语出处:《国语・齐语》:“比至,三衅三浴之。桓公亲迎之于郊。” 
- 三浴三衅- 成语解释:衅:以香涂身。 
 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。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。- 成语出处:《国语・齐语》:“比至,三衅三浴之,桓公亲逆之于郊,而与之坐而问焉。” 
- 寻衅闹事- 成语解释:衅:事端。 
 寻找嫌隙,挑起事端。
- 三衅三沐- 成语解释:衅:以香涂身。 
 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。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。- 成语出处:《国语・齐语》:比至,三衅三沐之,桓公亲逆之于郊,而与之坐而问焉。 
- 防微杜衅- 成语解释:犹言防微杜渐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张居正《答上师相徐存斋》十九:“往奉台翰,怜不肖之愚忠,教以防微杜衅,慎自持爱。” 
- 抉瑕摘衅- 成语解释:谓刻意挑剔缺点毛病。 - 成语出处:《东观汉记・陈元传》:“抉瑕摘衅,掩其宏美。” 
- 观衅而动- 成语解释:衅:缝隙,裂痕。 
 瞄准敌人的空隙进行进攻。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十二年》:“随武子曰:‘善。会闻用师,观衅而动。’” 
- 抉瑕擿衅- 成语解释:抉:挑出;瑕:玉上的斑点,比喻缺点、毛病;擿:揭发;衅:嫌隙,破绽。 
 形容寻求缺点和破绽,故意挑剔。-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陈元传》:“遗脱纤微,指为大尤;抉瑕擿衅,掩其弘美;所谓‘小辩破言,小言破道’者也。” 
- 衅发萧墙- 成语解释:衅:缝隙,引申为争端,事端。 
 萧墙: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,引申为内部。
 比喻事端或灾祸发生在内部。-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傅燮传》:“今张角起于赵、魏,黄巾乱于六州。此皆衅发萧墙,而祸延四海者也。” 
- 恶盈衅满- 成语解释:衅:罪过。 
 形容罪恶累累。- 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刘义恭传》:况今罪逆无亲,恶盈衅满。 
- 萧墙之衅- 成语解释:因内部问题而引起的危机。 - 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谢晦传》:庐陵之事,不由傍人,内积萧墙之衅,外行叔段之罚,既制之有主,臣何预焉。 
- 贪功起衅- 成语解释:贪求事功而挑起争端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45回:“孟明等贪功起衅,妄动干戈,使两国恩变为怨。” 
- 祸结衅深- 成语解释:衅:事端。 
 祸患和事故接连不断,灾难深重。-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东海王越传》:“州郡携贰,上下崩离,祸结衅深,遂忧惧成疾。” 
- 阋墙之衅- 成语解释:阋墙:兄弟相争于内;衅:缝隙,引申为争端。 
 原指兄弟互相争吵。后比喻兄弟纷争。-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小雅・常棣》: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