或的成语(共7个)
- 愚者千虑,或有一得- 成语解释: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。常以谦指己见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林蕴《上宰相元衡宏靖论兵书》:“苟有妖孽,某安敢不隳裂肝胆,为相公之腹心乎。愚者千虑,或有一得。伏愿相公少赐采择焉。” 
- 智者千虑,或有一失- 成语解释: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,也难免出现差错。 - 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宇文融传》:“臣闻智者千虑,或有一失;愚夫千计,亦有一得。” 
- 多言或中- 成语解释:或:有的。 
 中:正好对上。
 指多方面讨论之,有的可能中的。- 成语出处:《云笈七签》卷七十:“凡我同志,庶几于此者,要在细求真诀,务以师授,不可以谀闻浅说、多言或中之义,所希企及矣。” 
- 呼之或出- 成语解释:呼:招呼;之:代词,指代呼唤的对象。 
 形容所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,也指人选已酝酿成熟,即将就任。-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郭忠恕画赞序》:“空蒙寂历,烟雨灭没,恕先在焉,呼之或出。” 
- 容或有之- 成语解释:容:或许。 
 或许发生过这回事。- 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论语集注・里仁第四》:盖人之气质不同,故疑亦容或有此昏弱之甚,欲进而不能者,但我偶未之见耳。 
- 行或使之- 成语解释:行:所作所为;使:命令,指使。 
 所作所为好像有人指使似的。比喻做事自觉主动。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》:“行,或使之,止,或尼之,行止非人所能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