穴的成语(共69个)
千里之堤,毁于蚁穴
成语解释:一个小小的蚂蚁洞,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。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造成大乱子。
成语出处:《韩非子・喻老》:“知丈之堤,以蝼蚁之穴溃;百尺之室,以突隙之炽焚。”
猿穴坏山
成语解释:比喻小事不注意,就会造成大灾祸。
成语出处:汉・孔融《临终》诗:“河溃蚁孔端,山坏由猿穴。”
蜂房蚁穴
成语解释:比喻各自占据一方。
成语出处:明・杨慎《丹铅续录・春秋・隐公元年》:“自共和以来,诸侯如蜂房蚁穴,不用天子之元年矣。”
蜂窠蚁穴
成语解释:比喻占据的地方极为窄小,借以对偏安一隅的地方势力的蔑称。
成语出处:宋・曾慥《类说・见闻录・胡讷》:“开宝八年,王师围金陵。朝廷殿试《桥梁渡长江赋》、《习水战诗》;江南亦试《王德惟亲赋》、《谈笑却秦诗》。太祖笑曰:‘江南畜文臣武将,迨同飞走,岂不知中原有真主耶?’赵普曰:‘蜂窠蚁穴不足挂圣虑。’”
巢居穴处
成语解释:栖身于树上或岩洞里。指人类未有房屋前的生活状况。
成语出处:北魏 卢元明《剧鼠赋》:“跖实排虚,巢居穴处,惟饮噬于山泽。”
两鼠斗穴
成语解释:比喻敌对双方在地势险狭的地方相遇,只有勇往直前的才能获胜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其道远险狭,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,将勇者胜。”
犁庭扫穴
成语解释:犁平敌人的大本营,扫荡他的巢穴。比喻彻底摧毁敌方。
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匈奴传下》:“固已犁其庭,扫其闾,郡县而置之。”
白蚁争穴
成语解释:比喻竞逐名利。
成语出处:元・马谦斋《沉醉东风・自悟》曲:“取富贵青蝇竞血,进功名白蚁争穴。”
不入兽穴,安得兽子
成语解释:不进野兽窝,怎能捉到小野兽。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。
成语出处:《周书・李远传》:“古人有言:‘不入兽穴,安得兽子。’若以奇兵出其不意,事或可济。”
不探虎穴,不得虎子
成语解释:探:探测。
不进老虎窝,不能捉到小老虎。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。成语出处:《东观汉记・班超传》:“超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,酒酣激怒曰:‘不探虎穴,不得虎子。’”
不探虎穴,安得虎子
成语解释:探:探测;安:怎么。
不进老虎窝,怎能捉到小老虎。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。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吕蒙传》:“贫贱难可居,脱误有功,富贵可致,且不探虎穴,安得虎子?”
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
成语解释:不进老虎洞,就不能捉到小老虎。比喻不担风险就不可能取得成果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班超传》:“超曰:‘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。当今之计,独有因夜以火攻虏,使彼不知我多少,必大震怖,可殄尽也。’”
不入兽穴,不得兽子
成语解释:不进野兽窝,不能捉到小野兽。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。
成语出处:《北史・韦佑传》:“古人称不入兽穴,不得兽子。安危之事未可预量。”
生同衾,死同穴
成语解释:衾:被子。
生时共用一条被子,死后合一个坟墓。形容夫妻恩爱。成语出处:明・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・风月瑞仙亭》:“我既委身于你,乐则同乐,忧则同忧;生同衾,死同穴。”
穴处知雨
成语解释:穴:洞;处:居。
久居洞中的兽类能预知风雨。比喻有经验。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翼奉传》:“知日蚀地震之效昭然可明,犹巢居知风,穴处知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