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椎的成语

椎的成语(共33个)

  • 十夫揉

    shí fū róu zhuī

    成语解释:揉:来回擦或搓;椎:指尖状器具。
    十个人就把木棒搓成针椎。比喻夸大不实的传闻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・秦策三》:闻‘三人成虎,十夫揉椎,众口所移,毋翼而飞。’

  • 悬鼓待

    xuán gǔ dài zhuī

    成语解释:《渊鉴类函·乐·鼓二》引明陈耀文《天中记》:“宋范仲淹一日携子纯仁访民家。
    民舍有鼓为妖。坐未几,鼓自风滚至庭不已,民舍皆股栗。仲淹徐谓纯仁曰:‘此鼓久不击,见好客至,故自来庭以寻槌耳。
    ’令纯仁削槌以副之,其鼓立碎。”因以“悬鼓待椎”喻急不可待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渊鉴类函・乐・鼓二》引明陈耀文《天中记》:“宋范仲淹一日携子纯仁访民家。民舍有鼓为妖。坐未几,鼓自风滚至庭不已,民舍皆股栗。仲淹徐谓纯仁曰:‘此鼓久不击,见好客至,故自来庭以寻槌耳。’令纯仁削槌以副之,其鼓立碎。”

  • 十夫楺

    shí fū róu chuí

    成语解释:谓十个人的力量能使椎弯曲。椎,槌。比喻人多力大,足以改变原状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秦策》:“闻三人成虎,十夫楺椎,众口所移,毋翼而飞。”

  • 十指如

    shí zhǐ rú chuí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手指粗笨不纤巧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答贾耘老四首》:今日舟中无他事,十指如悬椎。

  • 肤剥髓

    chuí fū bō suǐ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残酷搜刮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唐顺之《与郑户部书》:“国家惩奸之法未及于亲手欺盗之人,而椎肤剥髓、鬻妻买子之苦已波毒于穷檐无告之小民矣。”

  • 髻布衣

    zhuī jì bù yī

    成语解释:椎形发髻,布制衣服。指妇女朴素的服饰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梁鸿传》:“乃更为椎髻,著布衣,操作而前。”

  • 拍輐断

    zhuī pāi wàn duàn

    成语解释:輐:圆。
    用椎使不相合的物体拍合,圆转截断物体而不见裂状。指能适应事物,不露棱角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天下》:“椎拍輐断,与物宛转。”

  • 心呕血

    chuí xīn ǒu xuè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椎心泣血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“五四”爱国运动资料・上海罢市救亡史》:“驱策代表等匍匐来京,作最后之请求,冀当途之觉悟,椎心呕血,谨为我大总统缕陈之。”

  • 心顿足

    chuí xīn dùn zú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椎胸顿足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中国积弱溯源论》第四节:“每一循省未尝不椎心顿足,仰天长恸也。”

  • 心饮泣

    chuí xīn yǐn qì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椎心泣血。

    成语出处: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・清廷预备立宪》:“臣等原奏概归无效,拜命之余,不禁椎心饮泣。”

  • 膺顿足

    chuí yīng dùn zú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椎胸顿足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闻一多《女神之时代精神》:“难怪个个中国青年读《女神》,没有不椎膺顿足,同《湘累》里的屈原同声叫道——哦,好悲切的歌词!”

  • 胸顿足

    chuí xiōng dùn zú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人悲痛、悔恨等时的情状。

    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中国积弱溯源论》第二节:“无以少异于平时,乃椎胸顿足,痛恨于我国民之心既已死尽也。”

  • 牛歃血

    chuí niú shà xuè

    成语解释:古时聚众盟誓,杀牛取其血含于口中或以血涂嘴唇,表示诚意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戴名世《纪红苗事》:“或欲有剽掠,则潜结众誓于神,椎牛歃血,乃出所获者,集而瓜分之。”

  • 锋陷陈

    chuī fēng xiàn chén

    成语解释:犹冲锋陷阵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资治通鉴・晋海西公太和四年》:“将军孙盖等,应蒙殊赏。”胡三省注:“椎,捣也,直捣其锋也。”

  • 大路

    dà lù zhuī lún

    成语解释:南朝梁萧统《〈文选〉序》:“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,大辂宁有椎轮之质。
    ”大辂,古代华美的大车。椎轮,无辐条的原始车轮。谓大辂由椎轮逐步演变而成,比喻事物的进化,由简到繁,由粗至精。后人亦称始创者为大辂椎轮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萧统《〈文选〉序》:“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,大辂宁有椎轮之质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