戟的成语(共21个)
- 聱牙戟口- 成语解释:聱牙:不顺口。 
 形容文词艰涩,拗口难读。- 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文苑传三・李攀龙》:“所拟乐府,或更古数字为己作,文则聱牙戟口,读者至不能终篇。” 
- 亡戟得矛- 成语解释:比喻得到的和失去的相当,或有失有得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离俗》:“亡戟得矛,可以归乎?” 
- 折戟沉沙- 成语解释:戟:古代的一种兵器。 
 戟被折断沉没在泥沙里。形容失败得十分惨重。- 成语出处:唐・杜牧《赤壁》诗:“折戟沉沙铁未消,自将磨洗认前朝。东风不与周郎便,铜雀春深锁二乔。” 
- 戟指怒目- 成语解释:指着人,瞪着眼。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。 - 成语出处:马辂《国共和谈演义》第六回:“张学良还要解释,蒋早气得七窍生烟,戟指怒目。抗日,抗日,等我死了以后,你再去抗日好了!” 
- 剑戟森森- 成语解释:比喻人心机多,很厉害。 - 成语出处:《北史・李义深传》:“时人语曰:‘剑戟森森李义深。’” 
- 一夫荷戟,千人莫当- 成语解释:荷:扛;戟:古兵器。 
 一个人把着关口,一千个人也打不进来。形容地势十分险要,易守难攻。-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羊祜传》:“蜀之为国,非不险也,高山寻云霓,深谷肆无景,数马悬车,然后得济,皆言‘一夫荷戟,千人莫当’。” 
- 贯颐奋戟- 成语解释:颐:下巴。 
 两手捧颐而直入敌阵。形容英勇无畏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张仪列传》:“虎贲之士跣跔科头贯颐奋戟者,至不可胜计。” 
- 长戟高门- 成语解释:门庭高大,门内列戟。形容旧时显贵人家的威仪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张鷟《游仙窟》:“鸣钟食鼎,积代衣缨;长戟高门,因循礼乐。” 
- 戟指嚼舌- 成语解释:戟指:伸出食指、中指指人;嚼舌:咬破舌头。 
 形容愤怒之极。- 成语出处:鲁迅《华盖集・“碰壁”之余》:“或则戟指嚼舌,喷血而亡。” 
- 一夫荷戟,尤夫趦趄- 成语解释:荷:背,负;戟:古代兵器。 
 一个人背着戟把守关隘,一万人也无法前进。比喻地势险要。- 成语出处:宋・张载《剑阁铭》:一人荷戟,万夫趑趄。形胜之地,匪亲勿居。 
- 苍髯如戟- 成语解释:苍:青色;髯:两颊上的胡须。 
 又长又硬的胡子好像长戟。形容男子相貌威猛。- 成语出处:唐・李延寿《南史・褚彦回传》:“君须眉如戟,何无丈夫意?” 
- 须髯如戟- 成语解释:髯:两颊上的胡子。 
 戟:古代的一种兵器,长杆头上附有月牙状的利刃。
 胡须又长又硬,一根根像戟似的怒张着。旧时形容丈夫气概。- 成语出处:《南史・褚彦回传》:“君须髯如戟,何无丈夫意?” 
- 刀枪剑戟- 成语解释:戟:古代一种兵器,合戈、矛为一体,既能直刺,又能横击。 
 古代用于砍、刺的四种常用兵器。亦用于泛指兵器。-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十七回:“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刽子手,刀枪剑戟,灿若霜雪。” 
- 枪刀剑戟- 成语解释:戟:古代一种兵器,合戈、矛为一体,既能直刺,又能横击。 
 古代四种常用兵器。泛指兵器。-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回:“关前摆着枪刀剑戟,弓弩戈矛,四边都是檑木炮石。” 
- 驴生戟角- 成语解释:驴子长角。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关汉卿《金线池》第一折:“无钱的可要亲近,则除是驴生戟角瓮生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