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的成语(共94个)
挟泰山以超北海
成语解释:挟:夹持;超:跨过。
夹着泰山跨过北海。比喻绝对不可能做到的事情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》:“挟泰山以超北海,语人曰:‘我不能’。是诚不能也。”
南征北战
成语解释:征:征伐。
转战南北;打了许多仗。成语出处:唐・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历于宣王,挟中兴复古之德,雄南征北伐之威,卒不能定鲁侯之嗣。”
南辕北辙
成语解释: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。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魏策》:“以广地尊名,王之动愈数,而离王愈远耳。犹至楚而北行。”
泰山北斗
成语解释:泰山:东岳,在山东省泰安市;北斗:北斗星。
比喻道德高、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。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韩愈传赞》:“自愈没,其言大行,学者仰之如泰山、北斗云。”
喝西北风
成语解释:指没有东西吃。
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1回:“叫我们管山吃山,管水吃水,都像你这一毛不拔,我们喝西北风。”
地北天南
成语解释:谓四处,到处。
成语出处:清・孔尚任《桃花扇・题画》:“地北天南蓬转,巫云楚雨丝牵。”
海北天南
成语解释:形容万里之遥,相距极远。亦形容地区各异。
成语出处:唐・刘禹锡《送别四十六首・洛中逢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》:“昔年意气结群英,几度朝回一字行。海北天南零落尽,两人相见洛阳城。”
南去北来
成语解释:指来来往往。
成语出处:唐・杜牧《汉江》:“南去北来人自老,夕阳长送钓船归。”
南船北马
成语解释:南方人善于驾船,北方人善于骑马。指各人均有所长。
成语出处:唐・孟郊《送从最校书简南归》:“北骑达山岳,南帆指江湖。”
南征北伐
成语解释:亦作“南征北讨”。亦作“南征北战”。形容转战南北,经历了许多战斗。
成语出处:唐・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历于宣王,挟中兴复古之德,雄南征北伐之威,卒不能定鲁侯之嗣。”
北窗高卧
成语解释:比喻悠闲自得。
成语出处:晋・陶渊明《与子俨等书》:“常言五六月中,北窗下卧,遇凉风暂至,自谓是羲皇上人。”宋・辛弃疾《水龙吟》:“老来曾识渊明词:问北窗高卧,东篱自醉,应有别、归来意。”
天南地北
成语解释:一个天南;一个地北。形容分离两地;相隔很远。也形容地区各不相同。
成语出处:元・关汉卿《沉醉东风》:“咫尺的天南地北,要时间月缺花飞。”
南腔北调
成语解释:南、北:指一个国家的南方、北方;腔:语调。
形容口音不纯;说话夹杂各地方言;也可泛指各地方言。成语出处:清・赵翼《檐曝杂记・庆典》:“每数十步间一戏台,南腔北调,备四方之乐。”
南来北往
成语解释:有的从南往北,有的从北往南。也泛指来来往往。
成语出处:宋・叶适《修路疏》:“南来北往,何忧带水拖泥;朝去暮来,不到撞头磕脑。”
大江南北
成语解释:指靠临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广大地区。
成语出处:明・郭勋《英烈传》第25回:“目今大江南北,盗贼蜂起,江淮之地,十去其五;河南、河北,或复或失,不得安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