曳的成语(共20个)
曳尾泥涂
成语解释:①同“曳尾涂中”。②比喻卑鄙龌龊的行为。
成语出处:宋・苏辙《和子瞻濠州七绝・逍遥台》:“猖狂战国古神仙,曳尾泥涂老更安。”
曳尾涂中
成语解释:原意是与其位列卿相,受爵禄、刑罚的管束,不如隐居而安于贫贱。后也比喻在污浊的环境里苟且偷生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秋水》:“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?”
熊经鸟曳
成语解释:同“熊经鸟申”。
成语出处:《弘明集・正诬论》:“且夫熊经鸟曳,导引吐纳,辍黍稷而御英蕊。”
纡朱曳紫
成语解释:形容地位显贵。朱、紫指高官所佩印绶之颜色。
成语出处:晋・葛洪《抱朴子・逸民》:“何必纡朱曳紫,服冕乘轺。”
弃甲曳兵
成语解释:弃:丢弃;甲:古时军人穿的铁片做成的护身衣;曳:拖着;兵:兵器。
丢弃铠甲;拖着兵器。 形容打了败仗而狼狈逃窜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上》:“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弃甲曳兵而走,或百步而后止,或五十步而后止。”
衣不曳地
成语解释:曳:拖。
衣服不拖在地上。形容生活俭朴。成语出处:汉・荀悦《汉纪・成帝纪》:“母病,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,莽妻迎之,衣不曳地,著布蔽膝,见者以为童仆,使人问乃知其夫人。”
鸣玉曳履
成语解释:佩玉饰曳丝履。谓获高官厚禄。
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马周传》:“今超授高爵,与外廷朝会,驺竖倡子,鸣玉曳履,臣窃耻之。”
横拖竖曳
成语解释:用暴力强拉硬拖。
成语出处:清・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99回:“那差役便横拖竖曳,把他抓到轿前。”
举前曳踵
成语解释:曳:拖;踵:脚后跟。
拖着脚后跟向前迈步。形容谨慎小心,缩手缩脚的样子。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玉藻》:执龟玉,举前曳踵,蹜蹜如也。
心旌摇曳
成语解释:旌:旗子;摇曳:摆动。
指心神不安,就象旌旗随风飘荡不定。形容情思起伏,不能自持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苏秦列传》:“心摇摇如县旌,而无所终薄。”
曳裾王门
成语解释:曳:拉;裾:衣服的大襟。
比喻在权贵的门下做食客。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邹阳传》:“饰固陋之心,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?”
履丝曳缟
成语解释:穿丝履,着缟衣。形容奢侈。
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食货志》:“乘坚策肥,履丝曳缟。”
鸣玉曳组
成语解释:佩玉饰曳印组。谓任高官。
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李纲传》:“今新造天下,开太平之基,功臣赏未及遍,高才犹伏草茅,而先令舞胡鸣玉曳组,位五品,趋丹地,殆非创业垂统,贻子孙之道也。”
曳兵之计
成语解释:谓佯败而逃,把敌人引入埋伏圈。
成语出处:郭希仁《从戎纪略》:“伯英进兵甚猛,谨防中敌曳兵之计。”
曳兵弃甲
成语解释:拖着兵器,丢掉铠甲。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。
成语出处:陈毅《过汾河平原》诗:“丘貉古今同一概,曳兵弃甲暗投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