昭的成语(共51个)
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
成语解释:路人:路上的人,指所有的人。
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。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书・高贵乡公传》斐松之注引《汉晋春秋》: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。”
众目昭彰
成语解释:大家都看得很清楚。昭彰:明显。
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五卷:“在你家里搜出人腿来,众目昭彰,一传出去,不见得轻放过了你。”
昭然若揭
成语解释:昭然:明明白白的样子;揭:高举。
形容真相大白;非常明显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达生》:“今汝饰知以惊愚,修身以明污,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。”
臭名昭著
成语解释:名:名声;昭著:显著;明显。
坏名声谁都知道。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十章:“他们是贺衷寒系统的人,在前方打狗吃,臭名昭著。”
天理昭彰
成语解释:昭彰:明显。
旧称天能主持公道,善恶报应分明。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冯玉兰》第三折:“这一个天理昭昭,谁想到有今朝。”
天理昭昭
成语解释:昭昭:明显。
旧称天能主持公道,善恶报应分明。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朱子语类・论语・吾与回也章》:“伊川有天理昭彰语。”
昭昭在目
成语解释: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。
成语出处:唐・裴度《寄李翱书》:“贾谊之文,化成之文也,铺陈帝王之道,昭昭在目。”
昭昭之宇
成语解释:昭昭:光明;宇:宇宙,指世界。
指光明的世界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淮南子・精神训》:“甘瞑于太霄之宅,而觉视于昭昭之宇。”
昭昭之明
成语解释:昭昭:光明,明亮。
形容人的明察或明见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劝学》:“是故无冥冥之志者,无昭昭之明。”
罪恶昭著
成语解释:罪恶明显(多指罪恶大)。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:“土豪劣绅中罪恶昭著的,农民不是要驱逐,而是要捉他们,或杀他们。”
劣迹昭著
成语解释:劣:恶劣;昭著:明显。
恶劣的事迹非常明显。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唯心历史观的破产》:“对于国民党的旧工作人员,只要有一技之长而不是反动有据或劣迹昭著的分子,一概予以维持,不要裁减。”
耳目昭彰
成语解释:昭彰:十分明显,人所共见。
众人已听到和看到,十分明显。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,无法藏匿。成语出处:清・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十七回:“却说刑部审问过,见耳目昭彰,料难隐瞒,十分为过学士不安,只得会同礼臣复奏一本。”
罪恶昭彰
成语解释:昭彰:明显。
罪恶非常明显,人所共见。以其昏昏,使人昭昭
成语解释:昏昏:模糊,糊涂;昭昭:明白。
指自己还糊里糊涂,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下》:“贤者以其昭昭,使人昭昭;今以其昏昏,使人昭昭。”
司马昭之心
成语解释: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。
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高贵乡公传》:“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《汉晋春秋》: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所知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