革的成语(共55个)
- 革旧从新- 成语解释:同“革故鼎新”。 - 成语出处:《魏书・食货志》:“今革旧从新,为里党之法,在所牧守,宜以喻民,使知去烦即简之要。” 
- 革职拿问- 成语解释:革:革除;拿:逮捕。 
 革除职务,逮捕问罪。-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回:“上回书交待的是安公子因安老爷革职拿问……他把家中的地亩折变,带上银子,同着他的奶公华忠南来。” 
- 偃革尚文- 成语解释:停息武备,注重文教。 - 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萧俛传》:“穆宗初,两河底定,俛与段文昌当国,谓四方无虞,遂议太平事,以为武不可黩,劝帝偃革尚文。” 
- 兵销革偃- 成语解释:销毁兵器,放下甲盾。指太平无战事。 - 成语出处:五代十国・前蜀・杜光庭《本命醮南斗词》:“垂回凶度厄之慈,开辍死上生之路,使一境之兵销革偃,四时之雨顺风调。” 
- 革命创制- 成语解释:谓变革天命,创立新制。多指改朝换代。 - 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叙传下》:“革命创制,三章是纪,应天顺民,五星同晷。” 
- 革面敛手- 成语解释:指改恶从善,不敢恣意妄为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独孤及《唐故太子宾客……张公遗爱碑颂》:“于是豪民猾吏,革面敛手,家有忠信,人怀耻格。” 
- 泮林革音- 成语解释:《诗·鲁颂·泮水》:“翩彼飞鸮,集于泮林,食我桑黮,怀我好音。 
 ”郑玄笺:“言鸮恒恶鸣,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,食其桑黮。
 为此之故,故改其鸣,归就我以善音。喻人感于恩则化也。”后用“泮林革音”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。-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鲁颂・泮水》:“翩彼飞鸮,集于泮林,食我桑黮,怀我好音。”郑玄笺:“言鸮恒恶鸣,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,食其桑黮。为此之故,故改其鸣,归就我以善音。喻人感于恩则化也。” 
- 衽革枕戈- 成语解释:以铠甲为席,以兵器为枕。形容战事频繁,生活不安定。 - 成语出处:严复《原强》:“当是之时,哀哀黔首,衽革枕戈,不得喙息,盖几靡有孑遗,秏矣!” 
- 除奸革弊- 成语解释:除掉坏人,改革弊端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延安府》第一折:“小官职居清廉,理当正直,除奸革弊也呵。” 
- 西装革履- 成语解释:身穿西装,脚穿皮鞋。形容衣着入时。 - 成语出处:孙犁《澹定集闇室纪年>摘抄》:“这位‘管乐’西服革履,趾高气扬。后来忽然低头丧气起来。” 
- 革旧维新- 成语解释:革:废除;维新:反对旧的,提倡新的。 
 专指政治上的改良。改变旧的,提倡新的。- 成语出处:元・宫大用《范张鸡黍》:“文武氏革旧维新,周公礼百王兼备。” 
- 革命反正- 成语解释:变革天命,使之恢复正常。借指改朝换代。 - 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革》“汤武革命,顺乎天而应乎人。”《公羊传・哀公十四年》:“拨乱世,反诸正,莫近诸《春秋》。” 
- 革图易虑- 成语解释:改变计谋策略。 -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袁谭传》:“若乃天启尊心,革图易虑,则我将军匍匐悲号于将军股掌之上。” 
- 洗心革志- 成语解释:革:改变。 
 洗去邪恶的想法,改变旧有的心思和意向。-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潘岳传》:“皆延颈以视,倾耳以听,希道慕企,洗心革志,想洙泗之风,歌来苏之惠。” 
- 移风革俗- 成语解释:改变旧的风俗习惯。同“移风易俗”。 - 成语出处:《魏书・高闾传》:“移风革俗,天保载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