扪的成语(共16个)
- 扪心自问- 成语解释:扪:按;摸;心:胸口。 
 摸着胸口;自己问自己。指自我反思;醒悟。- 成语出处:唐・白居易《和梦游春诗》:“扪心无愧畏,腾口有谤讟。” 
- 扪心无愧- 成语解释:扪:摸;愧:惭愧。 
 摸着胸口自问,毫无惭愧之处。- 成语出处:唐・白居易《和梦游春诗一百韵》:“不忍曲作钩,乍能折为玉。扪心无愧畏,腾口有谤讟。” 
- 扪心清夜- 成语解释:扪:摸;清:寂静。 
 指深夜不眠,进行自我反省。- 成语出处:清・吴趼人《痛史》第21回:“试问他:‘扪心清夜,衾影里,羞也么咦?’” 
- 扣槃扪烛- 成语解释:扣:敲;扪:摸。 
 比喻认识片面,未得要领。-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日喻》:“生而眇者不识日,问之有目者。或告之曰:‘日之状如铜槃。’扣槃而得其声。他日闻钟,以为日也。或告之曰:‘日之光如烛。’扪烛而得其形。他日揣籥,以为日也。” 
- 扪参历井- 成语解释:①唐李白《蜀道难》诗:“扪参历井仰胁息,以手抚膺坐长叹。 
 ”参、井,皆星宿名,分别为蜀秦分野。谓自秦入蜀途中,山势高峻,可以摸到参、井两星宿。后因以“扪参历井”形容山势高峻,道路险阻。②形容世路艰难。- 成语出处:唐・李白《蜀道难》诗:“扪参历井仰胁息,以手抚膺坐长叹。”宋・王铚《王公四六话》:“邓温伯知成都谢上表云:‘扪参历井,敢辞蜀道之难;就日望云,愈觉长安之远。’自后凡官两川者,谢表相承用此一联。” 
- 扪虱而谈- 成语解释:扪:按。 
 一面捺着虱子,一面谈着。形容谈吐偷窃,无所畏忌。-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王猛传》:“桓温入关,猛被褐而诣之,一面谈当世之事,扪虱而言,旁若无人。” 
- 扪隙发罅- 成语解释:扪:摸;罅:裂缝。 
 寻找缝隙。指寻找可乘之机。- 成语出处:宋・王令《答刘公著微之书》:“今夫人爵,人之求者,犹研精苦思,扪隙发罅,以窥求门户,虽所学固不中节,然张巧射中之心不为不勤矣。” 
- 扪虱而言- 成语解释:扪:摸。 
 一面用手捉虱子,一面谈话。形容不拘细节,随便谈话。亦作“扪虱而谈”、“扪虱倾谈”。- 成语出处:唐・房玄龄《晋书・王猛传》:“桓温入关,猛被褐而诣之,一面谈当世之事,扪虱而言,旁若无人。” 
- 扣槃扪籥- 成语解释:比喻认识片面,未得要领。同“扣槃扪烛”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日喻》:“生而眇者不识日,问之有目者。或告之曰:‘日之状如铜槃。’扣槃而得其声。他日闻钟,以为日也。或告之曰:‘日之光如烛。’扪烛而得其形。” 
- 扣盘扪烛- 成语解释:扣:敲;扪:摸。 
 比喻不经实践,认识片面,难以得到真知。-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日喻》:“生而眇者不识日,问之有目者。或告之曰:'日之状如铜盘。'扣盘而得其声。他日闻钟,以为日也。或告之曰:'日之光如烛。'扪烛而得其形。他日揣钥,以为日也。” 
- 盲翁扪钥- 成语解释:比喻只凭片面了解或局部经验就对事物妄加判断。亦作“盲翁扪籥”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日喻》:“生而眇者不识日,问之有目者。或告之曰:‘日之状如铜盘。’扣盘而得其声。他日闻锺以为日也。或告之曰:‘日之光如烛。’扪烛而得其形,他日揣钥以为日也。日之与锺钥亦远矣,而眇者不知其异,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。” 
- 盲翁扪籥- 成语解释:比喻只凭片面了解或局部经验就对事物妄加判断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日喻》:“生而眇者不识日,问之有目者。或告之曰:‘日之状如铜槃。’扣槃而得其声。他日闻锺以为日也。或告之曰:‘日之光如烛。’扪烛而得其形,他日揣籥以为日也。日之与锺籥亦远矣,而眇者不知其异,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。” 
- 盲人扪烛- 成语解释:见“盲翁扪钥”。 - 成语出处:民意《告非难民生主义者》第三节:“盲人扪烛,而以为日,欲正告之,则不能免于词费。” 
- 扣盘扪钥- 成语解释:见“扣盘扪烛”。 
- 历井扪天- 成语解释:井:星宿名。 
 手能触天,形容极高。- 成语出处:宋・苏辙《卜居赋》:“诸子送我,历井扪天,汝不忘我,我不忘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