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邑的成语

邑的成语(共13个)

  • 犬群吠

    yì quǎn qún fèi

    成语解释:邑:乡邑。
    乡邑的狗群起吠叫。比喻庸人对不理解的观点进行群起攻击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楚・屈原《九章・怀沙》:“邑犬群吠兮,吠所怪也。”

  • 十室之,必有忠信

    shí shì zhī yì , bì yǒu zhōng xìn

    成语解释:邑:指小城市。
    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,也有忠信的人。指处处都有贤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公冶长》:“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如丘者焉,不如丘之好学也。”

  • 十室之,必有忠士

    shí shì zhī yì , bì yǒu zhōng shì

    成语解释:邑:指小城市。
    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,也有忠信的人。指处处都有贤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刘向《说苑・谈丛》:“十步之泽,必有芳草;十室之邑,必有忠士。”

  • 通都大

    tōng dū dà yì

    成语解释:都:都市;邑:城。
    四通八达的大都会、大城市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守戒》:“今之通都大邑,介于屈强之间,而不知为备。”

  • 通衢大

    tōng qú dà yì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通都大邑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王瑬《钞币议》:“又令通衢大邑设立官局,民以他省钞至者,验明准其换本省钞行用。”

  • 通都巨

    tōng dōu jù yì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通都大邑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郑观应《致家塾潘教习论朱星源小大学书》:“通都巨邑虽有大学,而格致、诚、正、修、齐、治平之事不问矣。”

  • 涂歌

    tú gē yì sòng

    成语解释:路途邑里的人全都歌诵。形容国泰民安、百姓欢乐的景象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颜延之《三月三日曲水诗序》:“增类帝之宫,饬礼神之馆,涂歌邑诵,以望属车之尘者久矣。”

  • 尺蚓穿堤,能漂一

    chǐ yǐn chuān dī , néng piāo yī yì

    成语解释:蚯蚓虽小,但它把堤岸穿透了,就能把整个城市淹没。比喻不注意小的事故,就会引起大祸。

    成语出处:北齐・刘昼《刘子新论・慎隙》:“尺吲穿堤,能漂一邑;寸烟汇穴,致毁千室。”

  • 不乐

    yì yì bù lè

    成语解释:邑邑:发愁的样子。
    形容心里苦闷,很少言笑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南史・昙首传》:暕为尚书左丞仆射,当朝用事,骞自中书令为郡,邑邑不乐,在郡卧不视事。

  • 三善

    pú yì sān shàn

    成语解释:蒲邑:蒲县,在山西隰县。
    孔子的弟子子路治理蒲邑,孔子称赞他有三善:恭敬、忠信、明察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孔子家语・辨政》:子路治蒲三年,孔子过之。入其境曰:‘善哉由也,恭敬以信矣。’至廷曰:‘善哉由也,明察以断矣。’

  • 万室之

    wàn shì zhī yì

    成语解释:万室:万户;邑:城镇,指封地。
    有万户居民的城镇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商君书・兵守》:四战之国,不能以万室之邑,舍巨万之军者,国危。

  • 大都

    tōng yì dà dōu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通都大邑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,传之其人,通邑大都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