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准的成语

准的成语(共12个)

  • 放之四海而皆

    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

    成语解释:放:放置;之:代词;指具有普遍性的真理;四海:指任何地方;皆:都是;准:准确。
    原指孝道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人们奉行的准则。具有普遍性的真理放在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祭义》:“推而放诸东海而准,推而放诸西海而准,推而放诸南海而准,推而放诸北海而准。”

  • 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

    zhǐ zhǔn zhōu guān fàng huǒ , 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

    成语解释:州官:一州的长官。
    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,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5回:“不料我们大老爷先护在里头,连问也不叫我问一声儿,可见他们官官相护,这才是‘只准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’,古人说的话是再不得错的。”

  • 州官放火,不百姓点灯

    zhǐ zhǔn zhōu guān fàng huǒ , bù zhǔn bǎi xìng diǎn dēng

    成语解释:州官:一州的长官。
    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,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。

    成语出处: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12章:“可是只准州官放火,不准百姓点灯,却是中国政治的一个通病。”

  • 酌古

    zhuó gǔ zhǔn jīn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酌古准今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张居正《请专官纂修疏》:“今既汇为一书,固当深究本原,备详因革,酌古准今,以定一代之章程,垂万年之典则。”

  • 规矩

    guī jǔ zhǔn shéng

    成语解释:规:画圆形的工具;矩:画方形或直角的工具;规矩:圆规曲尺;比喻一定的标准法则;准:水平仪;绳:墨线;准绳:测定平直的器具。
    比喻言行所依据的标准原则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王符《潜夫论・赞学》:“譬犹巧锤之为规矩准绳的遗后工也。”

  • 放诸四海而皆

    fàng zh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。同“放之四海而皆准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祭义》:“推而放诸东海而准,推而放诸西海而准,推而放诸南海而准,推而放诸北海而准。”

  • 推之四海而皆

    tuī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

    成语解释:之:代词,指普遍性的真理;四海:指任何地方;皆:都是;准:准确。
    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祭义》:“推而放诸东海而准,推而放诸西海而准,推而放诸南海而准,推而放诸北海而准。”

  • 推情

    tuī qíng zhǔn lǐ

    成语解释:推:推测;准:定。
    按照情理来推测确定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魏书・礼志》:“假使八世,天子乃得事七;六世,诸侯方通祭五;推情准理,不其谬乎!”

  • 法脉

    fǎ mài zhǔn shéng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法则标准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渔《闲情偶寄・词曲・授曲》:“尝怪天地之间,有一种文字,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载之于书者。”

  • 情酌理

    zhǔn qíng zhuó lǐ

    成语解释:准:依据,按照。
    指依据情况,斟酌事理。形容从实际情况出发,对已发生的事情或问题作出合乎情理的处理。

  • 十拿九

    shí ná jiǔ zhǔn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很有把握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阮大铖《燕子笺・购幸》:此是十拿九稳,必中的计较。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