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怒的成语

怒的成语(共111个)

  • 满腔

    mǎn qiāng nù huǒ

    成语解释:满腔:充满心中;怒火:形容极大的愤怒。
    心里充满着极大的愤怒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我们的战友邱少云》:“我们怀着满腔怒火,勇猛地冲上‘391’高地。”

  • 于众

    qiān nù yú zhòng

    成语解释:迁怒:受甲的气向乙发泄。
    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9回:“凡见了这一干人,心中又畏又让,未免又气又恨,亦且迁怒于众。”

  • 赫斯之

    hè sī zhī nù

    成语解释:赫:勃然震怒的样子;斯:语气助词。
    指帝王勃然震怒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大雅・皇矣》:“王赫斯怒,爰整其旅。”

  • 不敢言

    gǎn nù bù gǎn yán

    成语解释:敢:胆量大;言:说。
    内心愤怒但不敢说出来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伏雌教主《醋葫芦》第三回:“正是哑子吃黄连,苦在自肚里,敢怒不敢言。”

  • 如水火

    zhòng nù rú shuǐ huǒ

    成语解释:众人的愤怒像水火一样厉害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昭公十三年》:“众怒如水火焉,不可为谋。”

  • 不形于色

    xǐ nù bù xìng yú sè

    成语解释: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。指人沉着而有涵养,感情不外露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先主传》:“喜怒不形于色,好交结豪侠,年少争附之。”

  • 从心头起,恶向胆边生

    nù cóng xīn tóu qǐ , 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。也泛指恼怒到极点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五代史平话》:“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,才听得后,怒从心上起,恶向胆边生。”

  • 宿怨

    cáng nù sù yuàn

    成语解释:藏、宿:存留。
    把愤怒和怨恨藏留在心里。指心怀怨恨,久久难消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万章上》:“仁人之于弟也,不藏怒焉,不宿怨焉。”

  • 猊渴骥

    nù ní kě jì

    成语解释:猊:狻猊,即狮子;骥:骏马。
    如愤怒的狮子撬扒石头,口渴的骏马奔向泉水。形容书法遒劲奔放。

    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徐浩传》:“始,浩父峤之善书,以法授浩,益工。尝书四十二幅屏,八体皆备,草隶尤工,世状其法曰‘怒猊抉石,渴骥奔泉。’云”

  • 无度

    xǐ nù wú dù

    成语解释:无度:没有限度。
    一会儿高兴,一会儿生气。形容态度多变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管子・七臣七主》:喜怒无度,严诛无赦,臣下振恐,不知所错,则人反其故。

  • 气填胸

    nù qì tián xiōng

    成语解释:胸中充满了愤怒。形容愤怒到了极点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七回:“却说周瑜怒气填胸,坠于马下,左右急救归船。”

  • 目睁眉

    nù mù zhēng méi

    成语解释:瞪大眼睛,咬紧牙关。形容愤恨之极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5回:“但见赵云怒目睁眉,只待厮杀。”

  • 无处

    xǐ nù wú chù

    成语解释:处:定,常。
    一会儿高兴,一会儿生气。情绪变化无定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诬徒》:“喜怒无处,言谈日易。”

  • 鬼怨

    shén nù guǐ yuàn

    成语解释:怨:怨恨。
    形容因作恶多端,使鬼神都愤怒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27回:“皇后谏陛下造此惨刑,神怒鬼怨,屈魂无申。”

  • 狂风

    kuáng fēng nù hǒu

    成语解释:狂:气势猛烈。
    形容大风呼啸猛烈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40回:“忽闻狂风怒吼,怪浪波番,其舟在水,飘飘如一叶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