怒的成语(共111个)
赫然而怒
成语解释:形容大怒。火冒三丈的样子。
戟指怒目
成语解释:指着人,瞪着眼。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。
成语出处:马辂《国共和谈演义》第六回:“张学良还要解释,蒋早气得七窍生烟,戟指怒目。抗日,抗日,等我死了以后,你再去抗日好了!”
积羞成怒
成语解释:犹恼羞成怒。指羞愧至极,转生愤怒。
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》:“既而臣民犯颜,友邦侧目,志不得逞,遂乃积羞成怒,大兴党狱。”
惊风怒涛
成语解释:喻生活中的艰辛险恶。
成语出处:清・刘大櫆《谢氏妹六十寿序》:“回思三十年前,惊风怒涛,恍如梦寐。”
鲸波怒浪
成语解释:犹言惊涛骇浪。
成语出处:清・昭梿《啸亭杂录・端午龙舟》:“乾隆初,上于端午日命内侍习竞渡于福海中,皆画船箫鼓,飞龙蠲首,络绎于鲸波怒浪间。”
直眉怒目
成语解释:形容发怒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端木蕻良《科尔沁旗草原》十七:“孔二老婆并不上他的当,直眉怒目骂他。”
怒从心上起
成语解释:愤怒从心底而起。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。
成语出处:《五代史平话・梁》:“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,才听得后,怒从心上起,恶向胆边生。”
怒从心起,恶向胆生
成语解释:恶:凶暴。
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。也泛指恼怒到极点。成语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14回:“不觉怒从心起,恶向胆生,顾不得什么,一口气赶到客厅。”
怒猊抉石,渴骥奔泉
成语解释:猊:狻猊,即狮子;抉:踢开;骥:骏马。
如愤怒的狮子踢开石头,口渴的骏马奔向泉水。形容书法遒劲奔放。成语出处:《唐书・徐浩传》:“尝书四十三幅屏,八体皆备,如怒猊抉石,渴骥奔泉。”
众怒难犯,专欲难成
成语解释:专欲:一个人的欲望,众人的债怒不可触犯,一人的欲望难于实现。
指不能违背多数人的意愿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襄公十年》:“众怒难犯,专欲难成,合二难以安国,危之道也。”
室怒市色
成语解释:室:家;市:指在外面;色:脸色。
指在家里受气,到外边迁怒于人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昭公十九年》:“谚所谓‘室于怒,市于色’者,楚之谓矣。”
羞恼成怒
成语解释:羞:羞臊;恼:气恼。
因烦恼羞愧到了极点而发怒。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1回:“这婆子,一则吃了酒,二则被这丫头揭着弊病,便羞恼成怒了。”
怒蛙可式
成语解释:怒蛙:鼓足气的青蛙;式:通“轼”,车上伏手板。
向鼓足气的青蛙致敬。比喻敬重勇士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韩・韩非《韩非子・内储说上》:“越王勾践见怒蛙而式之,御者曰:‘何为式?’王曰:‘蛙有气如此,可无为式乎?’”
怒目相视
成语解释:彼此愤怒地看着对方。
怒目相向
成语解释:彼此愤怒地看着对方。
成语出处:欧阳山《三家巷》:“其他那些心怀不轨的,出言不逊的,怒目相向的,满腹牢骚的,加上那些没有正当职业的,没有饭吃的,没有衣穿的,通通都给我抓起来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