减的成语(共24个)
减师半德
成语解释:指只学到老师的一半水平。
成语出处:宋・陈善《扪虱新话・右军书东坡字鲁直诗》:“若乃学退之而不至者为孙樵;学渊明而不至者为白乐天,则又所谓减师半德也耶!”
偷工减料
成语解释: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;削减工料。现也指做事图省事;马虎敷衍。
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回:“这下游一带的工程都是偷工减料作的,断靠不住。”
香消玉减
成语解释:比喻美女日渐消瘦。
成语出处:元・贾仲名《萧淑兰》第二折:“则为他粉悴胭憔,端的是香消也那玉减。”
红衰翠减
成语解释:红:指花;翠:指绿叶。
红花衰败,绿叶减少。形容春尽花残或初秋百花凋谢的景象。成语出处:宋・柳永《八声甘州》:“渐霜风凄紧,关河冷落,残照当楼,是处红衰翠减,苒苒物华休。”
有增无减
成语解释:只有增多,没有减少。形容不断地增加。
成语出处:宋・王禹偁《为寿宁节不任朝觐奏事状》:“当百辟称觞之日,是二年伏杭之余,历夏经秋,有增无减,莫预欢呼之会,仅成病废之身。”
添兵减灶
成语解释:啬兵员,反而减少行军饭灶。指伪装士兵逃亡,示弱以欺骗对方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,明日为五万灶,又明日为三万灶。庞涓行三日,大喜,曰:‘吾固知齐军怯,入吾地三日,士卒亡者过半矣。’”
带减腰围
成语解释:语本《梁书·昭明太子统传》:“体素壮,腰带十围,至是减削过半。
”常用以形容病愁瘦损。成语出处:语出《梁书・昭明太子统传》:“体素壮,腰带十围,至是减削过半。”
减灶之计
成语解释:在战争中隐瞒自己军队的实力来麻痹敌人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入魏地为十万灶,明日为五万灶,又明日为三万灶。”
添粮不如减口
成语解释:家穷人多,添粮食不如疏散人口。比喻解决困难须从根本入手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七十六回:自古云,添粮不如减口。他们又不愿跟咱,不如善善的各给他们几句好话,打发他们出去。
大木飘一叶,太仓减一粟
成语解释:太仓,古时京师的谷仓。全句是说大树上飘落一片叶子,京城谷仓里少一粒米。比喻损失很小。
成语出处: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:“江东去此两人,如大木飘一叶,太仓减一粟耳。”
加减乘除
成语解释:算术的四则运算,借指事物的消长变化。
成语出处:明・王九思《端正好・次韵赠邵晋夫归隐》:“端的是太平人物,谁想道命儿中加减乘除。”
轻骑减从
成语解释:见“轻骑减从”。
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回:“所以我的主意,打算暂且不带家眷,我一个人带上几个家人轻骑减从的先去看看路数。”
翠消红减
成语解释:形容女子姿容减退。
成语出处:宋・柳永《八声甘州》词:“对潇潇暮雨洒江天,一番洗清秋。渐霜风凄紧,关河冷落,残照当楼。是处红衰翠减,苒苒物华休。惟有长江水,无语东流。”
算减一升
成语解释:形容计算精妙准确。
成语出处:晋・葛洪《西京杂记》卷四:曹元理算东西米,东不差圭合;西差一升,因为里面藏有一只大鼠,其体积可容一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