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阿的成语

阿的成语(共80个)

  • 奉公不

    fèng gōng bù ē

    成语解释:奉行公事而不去迎合别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东观汉记・李恂》:“恂奉公不阿,为宪所奏免。”

  • 世取容

    ē shì qǔ róng

    成语解释:阿世:曲意迎合世俗;取容:博得别人的欢心。
    迎合世俗,取悦于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鲁迅《汉文学史纲要》第六篇:“至叔孙通,则正以曲学阿世取容,非重其能定朝仪,知典礼也。”

  • 刚直不

    gāng zhí bù ē

    成语解释:刚强正直,不逢迎,无偏私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周楫《西湖二集・救金鲤海龙王报德》:“并一生宦迹,刚直不阿之志,具表奏闻。”

  • 柴立不

    chái lì bù ē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刚直不阿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七:“年罹严遣,而公以恩遇始终,正见公之柴立不阿。”

  • 歙漆

    shè qī ē jiāo

    成语解释:歙县的漆,东阿的胶,即指胶漆。比喻情意相投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剪灯余话・田洙遇薛源联句记》:“歙漆阿胶忽纷解,清尘浊水何由逢?”

  • 时趋俗

    ē shí qū sú

    成语解释:阿:迎合。
    迎合时尚和世俗。

    成语出处:恽代英《再复毕几庵书》:“故办杂志者,当研究社会心理(然此决非阿时趋俗,只以顺其势而利导之耳)。”

  • 堵物

    ē dǔ wù

    成语解释:钱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规箴》:“夷甫晨起,见钱阂行,呼婢曰:‘举却阿堵物。’”

  • 倒持太,授人以柄

    dào chí tài ē , shòu rén yǐ bǐng

    成语解释:泰阿:宝剑名。
    倒拿着剑,把剑柄给别人。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,自己反受其害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梅福传》:“倒持泰阿,授楚其柄。”汉・陈琳《谏何进召外兵》:大兵合聚,强者为雄,所为倒持干戈,授人以柄,功必不成,祗为乱阶。

  • 党比周

    ē dǎng bǐ zhōu

    成语解释:相互勾结,相互偏袒,结党营私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卫灵公》:“众恶之,必察焉;众好之,必察焉。何晏集解引三国・魏 王肃曰:“或众阿党比周,或其人特立不群,故好恶不可不察也。”

  • 谀顺旨

    ē yú shùn zhǐ

    成语解释:阿谀:曲意逢迎;顺旨:顺从君主意图。
    曲意逢迎,顺从君主的意图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严光传》:“怀仁辅义天下悦,阿谀顺旨要领艳。”

  • 意取容

    ē yì qǔ róng

    成语解释:阿意:迎合他人的心意;取容:博取别人的欢心。
    曲从其意,以取悦于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南史・孝义传下・陶季直》:“季直不能阿意取容,明帝颇忌之,出为辅国长史、北海太守。”

  • 匼取容

    ē kē qǔ róng

    成语解释:阿匼:一味迎合的样子。
    一味巴结别人以求得他们的喜欢。

    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杨再思传》:“居宰相十余年,阿匼取容,无所荐达。”

  • 牛头

    niú tóu ē páng

    成语解释:佛教称地狱中长着牛头的鬼卒。

    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路岩传》:“奢肆不法,俄与韦保衡同当国,二人势动天下,时目其党为‘牛头阿旁’,言如鬼阴恶可畏也。”

  • 之间

    wéi ā xhī jiān

    成语解释:唯、阿:为答应声。
    比喻差别不大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老子》第二十章:“唯之与阿,相去几何?”《宋书・蔡兴宗传》:宰卫相去,唯阿之间。

  • 谀谄佞

    ē yú chǎn nìng

    成语解释:阿谀:说别人爱听的话迎合奉承;谄佞:花言巧语谄媚。
    指用花言巧语谄媚别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9回:“这人虽读经书,却是阿谀谄佞之徒,心地匾窄,只要嫉贤妒能,胜如己者害之,不如己者弄之,专在乡里害人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