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的成语(共127个)
- 操之过切- 成语解释:指处事过于急切。 - 成语出处:闻一多《论文艺的民主问题》:“我个人看来,目前的民主运动的确战斗性不够,也许有些老辈人认为操之过切,反而不好。” 
- 切合时宜- 成语解释:十分符合当时的需要或潮流。 
- 恨之切骨- 成语解释:之:代词,指所恨对象。 
 形容痛恨到极点。- 成语出处: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二章:“屡遭虏骑蹂躏,莫不义愤填膺,恨之切骨,只要朝廷稍加激动,十万之众不难指日集合。” 
- 切齿腐心- 成语解释:切齿:咬紧牙齿;腐心:形容心中极恨。 
 形容愤恨到极点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刺客列传》:“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。” 
- 瞋目切齿- 成语解释:瞋目:发怒时睁大眼睛。 
 瞪大眼睛,咬紧牙齿。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张仪列传》:“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,以说人主。” 
- 切齿拊心- 成语解释:咬牙捶胸。极端痛恨貌。 - 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・燕策三》:“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:‘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。’” 
- 私言切语- 成语解释:私:秘密;切:贴近。 
 私下里的情话。- 成语出处:《乐府诗集・近代曲辞・双带子》:“私言切语谁人念,海燕双飞绕画梁。” 
- 意切辞尽- 成语解释:意:心愿,意向。 
 心意恳切,言辞毫无保留。- 成语出处:唐・李翱《劝裴相比自出征书》:“伏望试以狂言,访于所知厚者,意切辞尽,不暇文饰,伏惟少赐省察。” 
- 切理会心- 成语解释:犹切理厌心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叶适《太学博士主君墓志铭》:“江淮士人零落,既闻君讲说,切理会心,坐席皆满。” 
- 切理餍心- 成语解释:见“切2理厌心”。 - 成语出处:太平天国・洪仁玕《英杰归真>叙》:“道通天地之外,思入风云之中,批隙导窾,切理餍心。” 
- 铄古切今- 成语解释:犹言融贯古今。形容学识渊博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顾起元《客座赘语・文士》:“孙幼如起都,少而称诗,长而经义,雅丽宏肆,铄古切今,极才人之致。” 
- 直言切谏- 成语解释:同“直言极谏”。 - 成语出处:汉・班固《汉书・东方朔传》:“朔虽诙笑,然时观察颜色,直言切谏,上常用之。” 
- 切身体会- 成语解释:指自身遇到的经验。 - 成语出处:浩然《艳阳天》第63章:“团支书这几句话,是她这一程子的切身体会。” 
- 情真意切- 成语解释:谓情意十分真切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吴乔《答万季埜诗问》:“六朝体宽无粘,韵得叶用,粘缀但情真意切,得句即佳。故‘城上草’一篇,止十三字,而意味无穷。” 
- 一刀切- 成语解释:比喻用划一的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。 - 成语出处:刘心武《钟鼓楼》第一章:“世界上的事,没有一刀切的时候,没有一切都合理都美满的时候。”